如果對方沒能看出破綻,或者抓住機會利用破綻,搶佔先機,那還好說,頂多也就是個不勝不敗,你來我往的局面。

但如果對方是個高手,善於尋找機會,把握對手的破綻時機,那麼很容易就能夠取得先機,從而奠定勝負手。

單從對方點刺的破法來看,一旦招式用老,失去了力量的強勢,小莫隨便用什麼招式,都可以很輕鬆的破掉對方的點刺。

比如封架抵擋,或者揮劍撥開對方劍器,又或者從側面進攻對方,達到攻其側面,讓對方變招抵擋封架都可以。

攻其不備必自救,這算是劍道基本的攻守進退之道,其實劍道的比試,看起來說了一大堆,其實場上的比試,可能就是一個照面的事。

互相你攻我防,又或者攻守易勢,後續變化可能早就已經起手變化出劍了。

如果不想用後退的方式,消去對方劍招進攻的強勢先機,那麼還有一個辦法,雙方的劍器可以進行,直接的封擋招架碰撞。

透過雙方的劍器碰撞,從而比較出劍上的力量大小,分出一個上下高低之分來。

小莫沒有采取硬碰硬的辦法,而是稍許的後退一下,然後看對方點刺的劍器招式,將老未老的一剎那,用劍和對方碰撞在了一起。

這一下對方根本就來不及變招,點刺的招數雖然還沒有完全變老,但是劍上的力道,卻已經隨著點刺的距離過長,消失了起碼一大半以上。

所以這個時候碰撞劍上的力道,小莫是要佔便宜的,對方是舊力已盡,新力未生的狀態,但小莫可是處於新力的全盛狀態,只是這麼一下簡單的劍器碰撞。

他只要稍許的加大一點劍上的力量,對方的劍器恐怕就要脫手,好在小莫並沒有太早擊敗對方的想法,他還想多拿對方多練練手呢!

雖然小莫有絕對的把握,擊飛對方的劍器,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因此對方的劍器並沒有脫手,但是拿劍的手卻並不輕鬆,需要全力的握緊自己的劍柄,才能不讓劍器脫手而去。

可見小莫用劍的熟練度,還有借力打力的火候十足,不要忘記對方手中用的可是四階劍器,小莫用的可是六階劍器,儘管對方已經儘量避免劍器的力量較量。

不過小莫在劍道上的造詣,實在是太過於高深,根本就不是對面考核學員,想不碰撞就不碰撞,所能達成目的的。

雖然對方手中的劍沒有脫手而去,但是透過這一碰撞,小莫基本上對對方的劍器上的力量,有了一個大概瞭解。

這個時候對方也看出了不妙,劍招點刺用老不說,劍器也差點被擊飛,如果繼續保持原地不動,那豈不是成了活靶子,任意對方隨便攻擊不成?

所以對方這個時候,見點刺無法起到效果,反倒是落了下風,乾脆就像小莫一樣,也來了一個後退,一來可以緩解手中劍器,脫離掌控的尷尬。

二來可以躲避對方劍器的攻擊及後手,在一個同樣可以使得,對方出手攻擊的劍招招式變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問題是他後退的速度,要比小莫追擊的速度,要提前快一步才行,可惜小莫見他後撤步,瞬間就抓住了對方想要後撤這一動機。

敵動我也動,對方動的中間,還要想辦法卸掉劍上無法掌控的力量,從而奪回劍的控制權,施展出新的防禦或者攻擊招數,但是小莫不需要啊!

他本來就是用新力打舊力,打斷了對方劍招的攻擊路數,更是抓住對方退,我跟進這一應變機會,用自己的劍順勢就壓住了對方的劍器,讓對方還沒有完全掌控的劍器。

再次被壓制住。

原本即將掌控住的劍器,也再次被小莫手中劍器壓的,又失去了劍器控制權。本來就沒有掌控住的劍器,再次被壓制的要脫手掉落地上。

這個時候其實考核學員,已經敗了,小莫只要順勢打落他的劍器在地面,就算贏得了實戰考核的透過。

不過小莫明顯不可能這麼做,他沒有將對手劍器打落,而是趁著雙方劍器再次碰撞的機會,卻將自己的身形,快速的後撤了回去。

對方見小莫後撤了,心裡雖然覺的有些奇怪,但趕緊找回自己,對劍的控制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時間除了掌控住劍器,還要及時的停止,自己還沒完全止住的,後撤身形。

一時間手忙腳亂的調整自己的狀態,旁觀的許多學員,自然不乏眼光老道的人,不少就看出其中的門道,加上小莫之前亮眼的表現。

在看到考核學員此刻的動作,自然是明白了,恐怕小莫在實戰環節,又可以考核透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