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 1(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距離超星域,65光年處的一個小型行星隕石帶。
PT陳在其中一顆直徑數十公里的隕石,建立了礦石開採區,星際聯邦與未知名文明持續了數千年戰爭,隨著資源儲備漸漸耗盡,不得不鼓勵所有公民與團體,凡是有能力採集各種礦藏資源,聯邦都會根據價值全額優惠收購。
普通的鋼鐵礦石最初聯邦是不收購的,或許是研發出了新式武器,聯邦也開始了大量收購,只是價格非常低廉,如果只是開採鋼鐵礦,也許連運輸成本都不夠。
當然,礦石一般都是多種礦藏伴生,只是含量多少不同,例如鎢鐵礦和紫銅礦,價格就要比普通鋼鐵礦石高上許多。如果運氣好,能夠採集到黃金礦那運輸費用基本上足夠回本了。
像PT陳這樣的個人採礦者,開採裝置及其缺乏,一艘老舊的貨運飛船,數臺採礦車可能就是全部裝置了。
就採礦效率來說,也不能完全貶低他,智慧採礦機器人駕駛的採礦車,採礦效率在低又能低到那裡去呢?
如果硬要和那些擁有,大型衛星行星開採裝置的團體相比,他是肯定無法比的。
真要說起來,就算高階的採礦裝置,對星體的採集率也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五,在多,星體本身就會崩潰。就這樣還要進行回填作業,否則星體可能會提前崩潰解體。
任何一顆星體哪怕是隕石,在開採礦藏前期,都要進行可行性評估和合理性採礦分析,以求最大化的採集效率。
當然這些伴隨著上千年戰爭的資源損耗下,從上到下星際聯邦都有著一整套完整和合理的規範與制度。
PT陳身體基因改良不過關,所以各服役部隊都拒絕了他的服役申請,高素質的兵員,是所有星際艦隊堅守的徵兵原則。
戰艦穿越蟲洞,身體據說要承受及其可怕的空間壓迫,身體素質不過關的普通人,很可能會在飛船進出蟲洞時,禁受不住變成一團血肉。
PT陳身體基因改良數值只有6,最普通的標準艦員改良數值必須達到20,不是他不願意進行更深層次的基因改良,主要是他沒有錢去改良。
每個星際聯邦公民,都可以接受一次全民免費身體基因改良,那就是在公民出生時。之後的基因改良,都需要個人付出大量的金錢。
運輸飛船也是要穿越蟲洞航行的,以他的身體素質,65光年距離,已經算是身體能夠承受的極限了,在遠,恐怕會受重傷。星際艦隊穿越的蟲洞距離,上千光年都不是最遠的距離。
聯邦最新研發的恆星級戰列艦,乘員滿員三千五百人,行星級主炮一門,衛星級副炮二門,其他具體資料不詳,這種戰列艦據說最遠能夠穿越三萬光年的距離。
PT陳選擇這顆隕石星體開採,並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如果要說有,那麼就是正好在他運輸飛船穿越蟲洞的極限範圍內,他只是讓智慧採礦機器人,分析了一下這顆隕石星體的資料。
整顆隕石星體大部分是隕石構成,含有大量鋼鐵礦,鋼鐵礦PT陳不是很想採集,另外含量最大的就是紫銅礦,還有黃金礦的含量也算不錯。
他的運輸船是從一家運輸租用公司租來的,是星際聯邦歷8349年製造,算了一下時間,這艘飛船的船齡比他可大多了。
雖然這艘運輸船又老又舊,但是低廉的租金而又自帶星際貨運保險的價格,才是PT陳最滿意的地方。
至於採礦車和智慧採礦機器人,也都是租用來的二手貨,PT陳的人生格言就是,怎麼便宜怎麼來。
老舊的貨運飛船,平穩的停在隕石星體平緩岩石帶,運輸飛船伸出四隻金屬腳,就像鋼爪緊緊的將自己抓牢固定在隕石星體。
智慧採礦機器人,正在不斷分析採集隕石星體樣本,時時透過運輸飛船上的聯絡裝置,向PT陳輸送資料,這些都是PT陳做出決定的重要參考。
機器人給出了極簡的採礦1號方案,規劃出了十公里採集範圍區,他的這艘老運輸船最大載重量只有三千五百個標準單位,換算成噸大概是三千五百噸左右。
這還是運輸船是專門為了運輸,拋棄了大量的儀器裝置的結果,甚至沒有安裝任何武器,連基本的自衛能力都沒有。除了PT陳自帶的二臺二手武裝機器人。
既然採集計劃已經制定出來,PT陳也不想耽誤時間,畢竟開採裝置都是租用來的,這所有東西每時每刻都在燒錢,時間就等於金錢,他耽誤不起時間。
他租用了四臺二手採礦車,這時已經全部開到採礦區開始採集礦石,2臺武裝機器人,一臺被安排在指定地點保護四臺採礦車,一臺守衛運輸船艙門進出裝卸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