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宇宙萬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多少次小莫和拿莉莎還有楊迪姐,憧憬著太空堡壘的學習生活,這也是一直支撐著他們學習的動力。
不過這所有一切,都不及親自來到,見過太空堡壘讓人更加的感動。
因為真正見到那宏偉輪廓的時候,才知道人類的力量,也是可以做到這樣讓人驚歎的地步。
而且這還是中小型的太空堡壘,如果是巨型的該又是如何震撼人心的存在?
這是一顆圓形的太空堡壘,而且是生存型別的太空堡壘,生存型別太空堡壘更偏向於生存。而不是戰鬥能力。
對於太空堡壘小莫也只是停留在幻想,還有課堂老師的講解,再有就是別人嘴裡說出來的故事,卻從來沒有機會親自去見證。當然,在影像中還是隱隱約約見過的。
至於內部的實際畫面,大多也都是浮光掠影式的觀看畫面,畢竟沒有真實的場景,來的讓人感到真實和激動。
圓形對於小莫或者兩個女孩,或者是任何人類來說,都不陌生,似乎所有的宇宙天體星球,更偏向與圓形,或者說橢圓不規則圓形也罷。
圓形所代表的真正含義和道理,究竟是什麼?到現在為止,人類還在探索解謎之中。
但從各種的宇宙天體,或者星體,它們大都以圓形存在的,這一現象來看,必然有著它的道理,和存在的理由。
如果,我們從更大更遠的視角,去想,去看,去理解,從星系、到河系、在到宇宙,這些天體星球,都在呈現一種公轉、自轉、又或者週轉的現象,週轉是指的週而復始的旋轉的意思。當然還有自旋的存在。
是什麼東西,或者什麼力量,在支撐星球的旋轉或者自轉、公轉,週而復始恆古久遠的,幾千萬年,幾億年的這麼旋轉下去。
這其中的道理含義,讓人們迷惑且思量。
從某種意義上,人類如果理解了解了,這其中的奧秘,會不會讓人類的文明,能夠更加的進步和強大,這也同樣是一個不能解開的謎團。
人類的文明科技族群,也從未停止腳步,對宇宙星體星空的探索,就小莫所知,礦星也不過是茫茫宇宙星海之中,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之一罷了。
人類甚至有了能夠,徹底改造一顆星球的能力,將一顆荒蕪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變的適合人類生存,這其中的意義是巨大且讓人振奮的。
更是聽老師們說過一個例項,一艘巨型運輸飛船,內部運載了大量的水源,隨時可以讓十數億人類,在一顆星球安家,甚至是再造所有的人類文明科技存在。
哪怕人類都不存在了,也可以透過基因分子庫,復活人類的基因,從而再次出現在宇宙星海,而不滅絕人類的傳承延續。
當時的小莫甚至感嘆,沒有想到,更是無法想象,人類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強大到了這種地步。
這幾乎就相當於不死不滅,有了這樣的後手保證,除非是傳說中,人們提到的宇宙紀元毀滅,否則人類將不會有滅絕的危機。
不過這也許只是人類的,自我陶醉與夢想,人類還沒有遇見更加強大的文明,如果發生了難以想象的戰爭,或許人類就像脆弱的塵埃,瞬間從高處跌落,摔的粉碎。
這也許只是一種猜測,又或者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猜想,但是誰又敢保證,在未來久遠的一天,人類不會遇見這種情況呢?
但是做好最壞的打算,人類還是可以做到的,為人類哪怕留下最後一絲火種,這樣的想法,永遠都不會落伍。
不過小莫的思緒還是回到了正題,對於太空堡壘為什麼是圓形的,為什麼也會旋轉,當然人類也並非沒有一點答案。
至少圓形的太空堡壘,也許就是人類的,一種嘗試和試驗。
不管是從一些直接,或者間接的訊息介紹來看,太空堡壘處於,一顆恆星光源的合適距離範圍內,利用恆星的光源,來滿足太空堡壘內部,眾多人類的光照和能源需求。
不管如何,人類文明的誕生和延續,始終都離不開的幾大生命要素,“水、空氣、陽光、土壤!”
光照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下去,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為什麼要這麼說?
曾經有一位哲人,背影孤單的獨立在風中,留下了一段哲言,當我們茫茫四顧之時,可曾看見人類累累白骨,鑄就了人類的文明與輝煌,延續與生存的永久不變的道理。
許多人不理解不認同這一觀點,認為人類不過是宇宙星海之中的文明存在之一,還達不到那樣的高度。難道是哲人的話語出錯了嗎?或者是有些人的觀點有著錯誤理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