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域的航道巡邏沒有內域嚴格,但同樣不是什麼,星際海盜能夠來輕易騷擾的。

但是航道之外的安全,就需要自己負責了。

本身他現在離自己購買裝置的,太空母港距離就不遠,可能也就幾天的路程,無需進行什麼返回航行。

駕駛運輸艦脫離主航道,進入支航道,然後遠離浮空塔信標,斷掉與星際聯邦的聯絡。尋找到一顆荒蕪星球,放出空間飛船。

然後授權空間女神號航行許可權,然後就是錨定時空座標,折躍到指定航行座標,等空間飛船折躍完畢,已經到達了三角行星基地,星球上方數千星公里的太空。

空間飛船開始向著,三角行星基地大氣層飛去,然後穿越大氣層完畢,尋找到自己建設基地的大峽谷溝壑底部。

然後就是他完成了,這次購買交易裝置目的,將收取在次元空間戒指的裝置,全部取出來放置在已經建造出來的基地空間。

瑪麗一個人在這裡,他還是很放心不下她的,畢竟這裡就她一個人,肯定會非常孤單,雖然她要指揮這些智慧機器人建造基地。

他將購買的小型生態維生系統,再次安裝在了基地,畢竟這個東西關鍵時候可是能救命的,多安裝一些做為備用,根本就是越多越安全。

將運輸艦女神號繼續放在基地,與維生系統建立的通道連線在一起,這樣瑪麗就可以在這一片的範圍活動自如了,至少不只是困在那一小片區域了。

甚至遇見緊急情況,可以進入運輸艦進行自保,再不行還可以駕駛飛船跑路,運輸艦可是有自己的火力自衛系統,一旦發起攻擊,整個基地的機器人都不夠看的。

現在地下基地只是才初建,等到全部建設完畢,整個基地都會建立生態維生系統,人可以在其中自由的生活和工作。透過人工建立的生態迴圈系統,可以自主產生人類所需的空氣水陽光植物動物。

維持這些需要消耗能量,不管是電能還是熱能光能,都需要去轉化,核能是一種比較不錯的能源。

甚至是在這顆星球就能採集到,任何星球都能很容易尋找到該能源,所不同的是含量高低罷了。

化學能可以成為第二種選擇項,比如石油和煤炭天然氣,這些可以成為輔助性供給,能量轉化產生的收益太低。但並非沒有任何用處。

任何金屬製造的裝置,還是需要油類潤滑或者製作各種合劑,不過都不要緊,用量一般都不大,隨便在任意有該資源星球開採一點,提煉加工一下就可以了。

既然超大型加工冶煉鍛造中心裝置,已經購買完畢,那麼接下來就是拆卸打包封裝。將裝置安裝利用起來。

其實並不能這樣,因為這之間是有著順序的。

首先是將超級拆解設裝備組裝出來,然後才能拆解恆星級戰艦,然後才會有大量的金屬,然後利用加工中心製造鍛造出各種需要的裝置。

然後才是按照空間女神號給出的建議,合理的規劃建設佈局,用建造戰艦的金屬用來建立基地,可想而知地下基地的堅固程度。

基地各個功能區域建立完畢,這個時候就是將超級加工中心,完全展開安裝到相關區域,進行生產更高一級裝置的時候了。這之前都是處於建設時期。

儘管這樣,其實這裡也不會成為他永久的基地,這裡仍然不符合他的要求,除非將那顆即將崩潰的太陽,能夠解除危險。

等這個行星基地建立完畢,能夠建造出更大更好的飛船,組建他自己的中立區域艦隊,都沒有問題。

當然現在離這一切還早,那個時候恐怕就需要,空間飛船女神號的智慧操控中心大顯身手了。

一艘核心戰艦,指揮一支河系級太空艦隊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中立區域面積如此廣大,各種區域勢力眾多,星際海盜、星際家族、兩大星際文明、獨立文明星球勢力、神秘星域文明。

他們的實力真要說起來,比兩大文明實力也不見得就弱多少,這也是中立區域,一直處於中立狀態的一大原因。

現在利用三角行星基地爆戰艦,先有在中立區域立足的資本,擁有一隻宇宙艦隊,然後佔據一個合適的發展區域,這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

爆出大量戰艦產線,那時候有了穩固的發展基地,再將自己家人接過來,心裡才會覺的安全有保證。

中立區域上千萬光年的範圍,星際聯邦所佔據的範圍才多大?內域也不過才一萬多光年範圍,加上外域也不過多了那麼數十萬光年的區域。

在上千萬光年面前,啥都不是,何況還有未開發出來的未知星域,星際聯邦其實也不過就是隻大點的螞蟻罷了。

中立區域大點的星域文明,都未必甩兩大文明的賬,甚至實力遠超出二者的隱藏實力大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