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然將好書挑出來登記造冊,然後修補一些比較好修補的,殘破的不能處理的就放在一邊,等劉賬房來處理。這事情重是不怎麼重的,但一條必須識字,否則如何登記造冊修補!

比如書裡有的字模糊了,就要按照原字描寫出來,不能少了筆畫!如果不識字認字,可能就寫錯了!這些也需要登記的那些地方按照原字進行了描寫!

下午損壞的書比較多,將將好修補完,天就快要黑了,劉賬房也來了,將他登記造冊的白紙仔細的看了一遍,又和陳閱核對無誤,兩人各自簽名!劉賬房又取出一方書房藏書印章,將二人名字及正文用了書房藏書印!防止有人對核校對過的登記造冊文書作修改!

劉賬房將陳閱送出了劉員外家,中午只管一頓飯都是商量好陳閱同意了的。大家可能要說不就是整理個書庫嗎?為什麼還要簽字畫押?

其實這方面陳閱擔的風險很小,幾乎沒有風險,因為他領取多少,整理多少加上報廢的書籍,只要他領了多少還回去的數量對的上,那就幾乎跟他沒任何關係了,他只負責修補校對書籍。

更何況還是每日都要核對數量的,然後就是報酬的問題,前一個月按月發放報酬,之後則是按照每日結算工錢,畢竟對方對陳閱還是不怎麼放心的,也要看看他整理的怎麼樣,是不是值得信任可靠!

如果做到一半偷藏了別人的書,或者拿去偷偷的賣了,這事雖然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對方在這方面做的很是仔細的。

書籍售賣的價格還是非常貴的,尤其是那些孤本古籍之類的,如果沒有了那就是真的沒有了,可以說特別珍貴。

一個月六兩銀子,每日大概可得兩錢銀子,一個月三十天算,正好六兩,鄉下用的大多數是銅錢,日結給銅錢是比較方便的,二錢銀子約莫就是二百個銅字。

至於物價波動則不算在內,畢竟有升有降,這點雙方則不計算在內!劉家總的來說還是找了比較信得過的陳閱來做這件事。

你想啊一個幾代都在自己家做佃戶的人家,首先就是知根知底,平時有沒有劣跡,然後就是人品,他是個童生首先就不可能冒這危險去偷了書去賣。因為代價太大。

你讀了幾年書好不容易考個童生,就為了幾本書就把名聲毀了,那肯定是虧得,還有就是他哥哥還租種著人家的地呢!他也要幫人家認真仔細的把這事情做好了!何況有六兩銀子的收入,這本身就已經非常多了!

他哥哥一年種地的收入,雖然比這個多,但也絕對多也多不到哪裡去,雖然鄉下的物價便宜。

還一個就是家用的的問題,一家人你必須要生存下去,這個就牽扯到存糧的問題,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要算在支出裡面!就好比現代社會的水電煤房租等等!

當然那個時代是沒有水電煤這種支出的,房租陳閱家也沒有這項支出,最多需要請鄰居幫助整修一下房子,或者地裡忙不過來需要請人幫忙,可能需要支出!

還一個可能就是我們說到的肉食問題,吃肉其實不管什麼時代,絕對不是什麼人家都能頓頓隨便大魚大肉的吃。

殺豬請人殺是要花錢的,不請人那就要自己動手,一個人肯定不夠,那就需要看情況定人手,越多這個代價其實就越大。

因為很簡單人家不可能白幫忙,有可能甚至比請屠戶來殺豬的代價還要大,因為人家來幫忙不下地做事,等於算人工了,殺完豬你要感謝人情吧?

那起碼得請人家吃頓飯吧?吃飯不算還得給人家拿點什麼回去吧?不管是肉還是骨頭或者豬腳什麼的!連吃帶拿也許真的更不划算。屠戶最多一個人,給錢那就不給東西!也就是一次性的!好了不說那麼多了我們書歸正傳!

如此這般陳閱在劉員外家整理書籍,整理了大半個月了,每天早出晚歸,累到是也不怎麼累,就是挺勞心勞力,這日早上劉賬房又抱出一摞書交給他整理就走了!

陳閱發現竟然有一本硬殼精裝書籍,一看書名叫做醫林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