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閱整理劉家藏書,用時一個月二十一天,得銀十兩二錢,最後還剩下幾本劉賬房就自家整理了,否則還得多付他一天工錢。

這件事結束了,對於陳閱來說自由了,但是也沒有了收入來源。他還記得整理結束那天,劉管家依然在客室待茶,閒談中問他今後有什麼打算。

他說哥哥在幫他準備開一間肉鋪,殺豬的手藝總是不能學了不用,劉管家點了點頭,“殺豬好歹也是門能養家餬口的營生!讀了書還能放下書本,願意做這個的讀書人很不容易!”

陳閱聽不出劉管家這話裡是什麼意思,也只能含混過去,他暗暗思量,難不成還可以在劉員外家謀個差事不成?

不過劉員外家裡劉氏族人很多,好差事自家人都不夠分的,雖說自家也算是劉家的世代佃戶,也算是能信任的人。但自家和哥哥都在劉家裡混生活,這樣好嗎?陳閱實在想不出什麼結果,就告別劉管家離去了!

拿到報酬陳閱和哥哥合計怎麼用這筆銀錢,三間大瓦屋看起來住三個人是夠了,但是以後哥哥養了孩子呢?何況分家了還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這些也是要被鄉人笑話的。隨著年紀長大他也有了妻子孩子呢?

哥哥是同意他有房子就搬出去的打算,其實第一個月報酬拿到手,哥哥嫂嫂就已經託人打聽,本地有沒有人出售房子的人家,當然還有在清風鄉開肉鋪子的事。

陳閱時常想著些問題,自己雖然不是那種讀不起書還要硬考的窮書生,從小家境貧苦的他,深深的知道認命這個說法,其實不是認命是認清現實!

不管認清不認清現實,肚子都是先要填飽的才能有力氣讀書賺錢,以前讀書的時候,別人讀書他的肚子在叫,餓也捱了書也沒讀好!

書讀不下去學殺豬,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拉下這個麵皮的!讀書人也並非是外人眼中那樣又呆又傻的,只是因為他們讀書認字明理,懂的更多站的更高看的也更遠,這些都是書本帶給讀書人的好處。

書本凝聚的是前人的智慧與學問,書本傳播知識經驗,讀書人是站在前人甚至是無數人肩膀上的一群人!是經驗教訓歷史學問的集大成者與繼承者!

不是他們不願意去種地做屠戶這種營生,他們的目標實在是太高遠了些,那種登泰山而小天下,觀滄海難為水的心境!

那時讀書和陳閱家境差不多的書生也有的,只是陳閱的父母離去的早更加艱難罷了。

哪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整天詩曰子曰的就能不讓肚子餓嗎?就能夠高人一籌嗎?也許可以吧!不過到那時他是不是就餓死了也說不定呢!

讀書人也是有著高下之分的,天份好的不好的,讀的好的讀不好的,讀的好家境也好的,人也不可能生下來天份才情都一個樣!

就說陳閱在胡屠戶那裡呆的一年多,不說手藝什麼的,就是在家裡吃飯就能給哥哥增加許多的生活壓力。可是對於哪些填飽肚子只管讀書的人來說,那裡需要考慮這麼多呢!

但話又說回來讀書真的沒用嗎?如果自己不讀書不認字,恐怕劉家書庫整理藏書也輪不到自己來做,就算得到金色經書連字都不認識,又有什麼用呢?

讀書肯定有用,讀書無形之中給自己帶來了無限可能與無限機會,有機會能抓住和有機會抓不住,結果是不同的!

話說正好有一家人家出售舊屋子,三間瓦房帶院子地契保人齊全,只不過要八兩銀子,哥哥和陳閱去看過了,在鄉里南邊,這家人搬去縣城去住了,這房子就打算要賣掉!

價格倒也說的過去,只是屋子實在有些破舊,買下的話肯定需要翻修一遍,這個恐怕要耽誤許多時光與人工的,但急著搬出去比住在柴房是要好的多,陳閱也有個自己的住處,自家東西有個安全存放的地方!

至於在鄉里便道開的肉鋪子,他和哥哥已經選定了地方,肉鋪子蓋起來要簡單的多不需要多少花費,主要還是到縣衙獲得地契要花銀錢,好在肉鋪子本身佔地方也不大!

他和哥哥去縣衙打聽,鄉里便道長寬方圓三丈五做肉鋪子用地,需要交納三兩銀子地契錢!

兄弟倆商量一下,陳閱用去整理書庫所得銀子中的三兩,獲得了鄉里便道地契!

這樣算下來陳閱買房的錢就差了一兩,不過這哥倆也有辦法,反正他們不急,錢在手上慢慢談就好了,順便還可以看看別的房子。說不定還能買更好的呢!

他哥倆不急賣房子的倒是急啊!這鄉下房子不是一般難賣,放在那裡空著一分銀錢也沒有,這有人肯花錢買下不急才怪!

最後對方同意了便宜一兩銀子出售屋子,這哥倆頓時喜出望外,趕緊請了保人花銀子把房子地契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