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過中樞畢竟不是後世的天眼,無法看到全國範圍內的一切。
若是所有地方上的大惡,都要在已經產生巨大的惡劣影響之後,才能被收拾掉,那對於國家的穩定同樣不是什麼好事。
朱聿鐭是相信一句話的,那便是絕對的權力會產生絕對的腐敗,任何不被約束的權力,都會毫無節制的肆意妄為!
因此一套成熟有效的監察制度,便是重中之重。
權力受到約束,伸手可能會被抓到,才是約束地方官員最好策略。
這一點,大明的督察院以及巡按制度就是挺不錯的衙門,唯一錯誤的是,朱元璋讓這些人跑偏了方向。
若是督察院只負責彈劾官員貪汙受賄,魚肉百姓等不法事,而且不得風聞奏事,不得攻擊官員施政策略,那御吏以及各地的巡按,倒完全可以與後世的紀委相提並論了。
至於官員的施政策略,以及治政能力,完全可以用大明另一個衙門通政司,動用張居正所立的‘考成法’,進行統一的評定,讓能者下,庸才下,才是正迴圈的官場環境。
否則人人都如大明朝後期之時,相互攻擊對方的個人品德,官員升遷完全看的是誰嘴皮子最利落,誰最能刷名望,誰最能挑刺,誰的派系最大最能噴,那就完全成了嘴強王者當道,實幹者全部趴下的怪現象。
別人怎麼想的朱聿鐭不管,反正他如今當了這個老闆,他就不能接受手下的人全是上懟天,下懟地,中間懟的別人沒脾氣的無敵嘴炮,這會讓他覺得自己這工資發的太虧了,同樣的工資足夠養百多條狗,朱聿鐭絕對相信,它們也是能這般去懟一切,而且還不帶絲毫的私心。
當然制度只是保障,最重要的還是處罰要足夠的狠,狠到讓人在禍害地方之前,會仔細斟酌一旦事發,他能不能承擔起這嚴重的後果。
這個時代不是後世講究人權的時代,因此朱聿鐭在江南之時,便即直接立了規矩,那便是一官出事,禍及三代,這並不是連誅三代,而是三代不得參與科舉,不得為官,為吏,徹底將之隔絕在大明權力體系之外。
這個政策自從出臺之後,江南的官員們就老實的跟鵪鶉一般,再敢與朱聿鐭大叫大嚷的人已經不多了,這兩年官員腐敗、禍害地方的數量,也是直接呈斷崖式的下降。
但這畢竟只是治標的辦法,眼下文官氣焰被打壓下來之餘,這一套辦法還是行的通,但一旦文官們再次開始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關係網後,這一套在官官相衛之下,估計就很難再行的通了。
對付這種關係網,朱聿鐭覺得也依舊以這種連坐方式來實行,一旦某個官員被查出犯事,那誰提拔此人上位,那人便同樣被實施連坐。
雖然這顯然是很不公平的,但是想要打破大明這些狗東西們合縱連橫編織的龐大關係網,這卻是不得不下的重藥。
相信只要這條法律被執行,那科舉之時的坐師關係,立馬就會自動清理一空,誰也不敢再象之前那般,一場考試下來,收穫無數的學生充當他的羽翼。
畢竟這麼多的學生之中,無論哪一個出了問題,他這個坐師就會被連累到,誰還會再去要這個師生名份,這哪裡是什麼師生名份,完全就是不定時的炸彈,而且還是數量龐大的定時炸彈啊!
除了師生關係,任何人再想提拔某個人時,就必須全方位的觀察和仔細斟酌。
只要這條律令還在,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停止他的動作,不再試圖以手中的權力去影響官員的升遷,沒了這層提攜之恩,再想報團成事,那困難度就會直線上升。
唯一不必要為此背鍋的,便是各部的文選司與武選司官員了,他們只要按照正常程式升遷或者處置官員,那不管被提拔的官員最後爆出什麼雷來,這道律令就都不會落在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