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就序(二合一)(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種仗他曾國維還從來沒有打過,完全就是被人壓著打,只有招架之力,完全沒有任何還擊的辦法。與他之前指揮的戰鬥中,雙方有攻有守的戰場形勢完全不同,只能不斷的退守,再退守。
當明軍收縮到一定地步之時,尚部也再也無法佔到絲毫便宜,在陣形嚴密的步兵面前,騎兵顯然得不到絲毫的便宜。
但是這仗打到這個份上,曾國維顯然是已經輸了,他的目的是攻打城池,但戰旗推演到了這個地步,他卻是寸步未進。
更可氣的是,對方只是動用了部分騎兵而已,對方的步兵主力至此還未出動過,而看家的滿八旗,甚至都還沒有出動過。
但他卻還沒辦法說對方耍賴,畢竟對方可是以參謀團的形式參戰的,真正的戰場上,也不可能限制對方決策層究竟有幾人。
不過曾國維顯然是不願意輕易認輸的,以步對騎,要麼藉助地形,要麼就需要行險一搏。
但曾國維卻是忘記了一件事情,一個人設定的陷阱,在雙方兵力部署盡在眼中之時,完全就逃不過一群人的眼睛。
在曾國維故意空門大露,引誘尚部輕敵突進後,尚部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先以蒙古八旗大舉右翼突破,在付出巨大的損失之後,成功讓明軍中央戰線薄弱起來,原本在蒙漢八旗後擔當督戰隊的滿八旗猛攻已經陷入苦戰之中的明軍左翼。
對此,曾國維早就有所準備,一直做為預備隊的中軍騎兵開始運動起來,準備在尚部合力攻打左翼,無法脫身之際,自背後給尚部來一記狠的。
但在他的騎兵自中軍馳出之時,在明軍中軍暫時處於陣列高速的空當,卻是迎面撞上了原本看似前往支援尚部右翼的尚部步兵攔截,一場近戰,明軍騎兵幾乎損失殆盡。
而原本猛攻明軍左翼的滿八旗,已經調頭而下,直擊中軍,在曾國維鐵青的臉色下,連踹數營,直接殺至他的中軍旗下。
隨著滿八旗前赴後繼的衝擊下,中軍在‘擊殺’無數滿八旗之後,終於陷落,整個大戰就此落下帷幕。
當然,對於這場兵棋推演,曾國維是極不服氣的。
畢竟在沒有解決戰場無延遲的通訊問題,以及將敵我雙方全部軍隊都置於統帥眼底之下,再加上部隊忍受慘重的傷亡仍能繼續作戰的前提下,這種推演並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除了能夠鍛煉出來指揮官臨機決斷的能力外,只能算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而已,不能完全當真的。
他十分的自信,若是換在了真正的戰場之上,哪怕這些少年依舊聯手對他,他依舊能夠輕鬆的將他們按在地上摩擦。
不過再透過兵棋推演找回場子的想法,曾國維已經是半點也無了,這種一人面對數十人的工作量,他根本不可能贏的了對方。
在曾國維灰頭土臉的不願意再面對沙盤之時,徐州的李成棟大軍,也同樣面對著巨大的難題。
李軍數量足有數萬,但是在面對著萬餘蒙、漢八旗騎兵時,卻是束手束腳,根本難以越雷池一步。
李部騎兵只有數千,面對著過萬的蒙漢八旗騎兵,根本就不夠看,空有數萬大軍,卻是在他們的威懾下,寸步難行。
徐州地形平坦,大平原的環境,讓騎兵的威力更是提上了一個大層次,縱橫馳騁,難以進行任何的制約。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在明軍主力大軍先頭部隊浩浩蕩蕩而來後,明軍的騎兵數量也開始快速的膨脹著,當明軍終於集結出一支近萬的大軍後,清軍騎兵沒有選擇硬憾,而是全軍快速脫離接觸,向北滾滾而去。
紹武三年十一月初,李成棟軍與明軍主力會師于徐州,大軍浩浩蕩蕩沿著運河兩岸,推進入山東地界。
進入山東地界後,斥候與錦衣衛暗樁的情報便即連續不斷的送將過來。
阿濟格所率領的滿清主力大軍,在北京城休整了數月後,已經開始再次大舉南下,如今已經過了東昌府,正沿運河南下,按照雙方軍隊的行程,大決戰的地點估計將會在濟寧府一帶。
這一次的滿清軍隊數量極多,就如同迴光返照一般,單單阿濟格一路軍隊,就多達近二十萬,其中騎兵數量至少在五萬以上,步兵十萬以上。
不過按照暗樁的情報,這些步軍大多都是新徵召而來的青壯,戰力估計不會太強。
但就算如此,清軍的可用於野戰的兵力,也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七萬以上,已經與明軍少不了多少了。
明軍雖然與李成棟合軍之外,大軍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多萬,但是真正的甲兵,也就是八萬多點,其他的大多都是輔兵,上不得戰場,只是為戰兵提供輔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