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陰冷(第1/2頁)
章節報錯
明軍的行動根本就沒有任何掩飾的意思,後軍撤回大營後,帶出無數的鐵荊棘,三角釘之類的東西,開始明目張膽的在陣前大肆鋪灑。
在清軍目瞪口呆之中,無數的明軍開始瘋狂的在腳下挖著陷馬坑,這些陷馬坑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技術含量,不用太寬,不用太深,唯一的要求便是數量足夠的多。
滿清大軍不可能就這般坐視明軍開展行動,但卻也毫無辦法可言。
以步兵對陣,根本不是對手,以騎兵衝鋒,在防禦嚴密的步兵方陣面前,根本是一點便宜也不可能佔的到。
不過臨敵撤兵,向來便是軍中大忌,一個不好就會全軍覆沒收場。
清軍的應對辦法依舊是沒多少花樣,號角聲連綿不絕,騎兵左右佯攻,但這一次在明軍面前,他們的佯攻卻沒有起到多少作用,已經在陣前開闢出巨大的陷馬坑緩衝區的他們,對於騎兵的佯攻,心理上已經淡定了許多。
火炮的轟鳴伴隨著清軍騎兵的襲擾,有一聲沒一聲的表現自己的存在,但是大部分火炮已經開始隨軍而退。
在左翼明軍開始緩緩後退之時,清軍也開始向前壓迫而來,幾番試探之下,發現明軍的火力已經大不如前後,數千立功心切的蒙古騎兵迂迴自側後呼嘯而來,這裡沒有三角釘,也沒有鐵荊棘,面對著已經開始後撤的明軍隊伍,他們似乎已經能夠看到明軍在追擊下屍橫遍野的場面。
但等到他們奔行至數十步時,這才駭然的發現距離明軍陣地不足百步的地方,竟然有無數的火繩在滋滋的冒著煙霧!
這給清軍帶來巨大損失的東西,哪裡還會有人不認識,還沒等前排的騎兵勒住戰馬,他們便已經在戰馬的馱伏下來到了跟前!
眼見前面的震天雷似乎還未燃燒到跟前,無數的蒙古騎兵鬆了口氣,急忙策馬衝了過去,堪堪跑出十數步,這才驚魂未定的準備給後面的族人示警。
但還未等他們開始示警,便即一排排的摔倒於地,在他們面前的是無數挖好的陷馬坑,戰馬在這種環境下,根本就別想奔跑的起來,隨時都會馬失前蹄。
在前排的蒙古騎兵一排排倒下之時,已經燃到盡頭的震天雷便即轟然炸響,一股股硝煙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騰空而起,接著便是無數的慘叫聲與戰馬的悲嗚聲。
前衝的蒙古騎兵先頭部隊,立即變得稀稀拉拉,數百上千的騎兵,只是一瞬間便即成了一地的屍體和傷員。
在蒙古騎兵驚魂未定,紛紛勒馬之時,田雄、馬得功部火銃兵迅速前衝,連續三輪火銃輸出,又是讓百多騎跌落下馬。
在蒙古騎兵駭然後退之時,卻是發現明軍騎兵已經滾滾而來,這一次蒙古騎兵再無任何僥倖,直接選擇打馬便逃。
論起騎術以及控馬的能力,無論中原王朝的騎兵如何訓練,都不可能比的上蒙古人這種遊牧民族,在對方一心想逃之下,根本就不可能追的上他們的背影。
被狠狠的教訓了一番後,還敢趁亂上前沾便宜的清軍已經沒有了,大部分都遠遠的立於一箭之地外,謹慎的向前推進著。
明軍的撤退速度很快,在朱聿鐭這根定海神針壓著全軍後,曾國維的命令被各個將領十分聽話的依令而行,全軍雖然都在運動著,但卻能夠保持著慌而不亂。
這也是因為大營距離大陣十分近,大家都能保持鎮定的緣故,否則的話,就算朱聿鐭親自站在殿後軍隊的最前面,估計都難以讓全軍保持安穩。
在收到明軍開始大規模收兵回營的訊息後,清軍上下都是一片振奮,按照一般情況來看,軍隊一旦撤退,就會從上而下失去戰鬥慾望,只要施加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就是全軍潰敗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