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二人從宮中出來後,卻是再次視眾多同僚如無物,並且各自歸家後便即謝絕一切訪客,讓大家剛剛燃起的希望,紛紛再次破滅。

這幾日間,當各地紛紛有小道訊息傳來,說是進行準備重新釐清田畝,重新梳理各地賦稅之時,幾乎所有人都開始著急起來。

但他們卻是憤怒的發現,蘇觀生二人還是如幾天前一般,似乎根本沒有一絲為他們出頭的意思。

徹底對蘇觀生二人絕望之後,文官們再看向蘇、莫二人時,都開始變得冷漠起來。

他們明白,這二人若不是已經被皇帝完全收服,就是二人已經完全拋開了同階級的人,主動投靠了皇帝,幫著皇帝老兒為難大家這些同道君子們。

既然道不同,那關係自然開始變得疏遠起來。

這數日間,何吾騶等人也不是沒有入宮晉見過,但是皇帝卻是根本誰也不見,更可氣的是,就算不見他們,也沒有編一個不見他們的理由出來給他們下臺。

種種情況下來,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在內閣一二號人物身邊環繞的官員數量,只有寥寥的二十餘人。

而更多的人,則是緊密的團結在何吾騶等人身邊,順便說一句,這團結還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正的同仇敵愾!

兩個基本上水火不容的活力團體之間,暗戰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語言衝突也沒有斷絕過。

不過文人之間說話講究雅言,說白了就是罵人不說髒字,個個引據論典,罵戰來的不亦樂乎。

蘇觀生這邊人雖然少,但卻大部分都是北方籍官員,甚至許多還是曾經的閹黨成員,這些人也許學術論戰的本事不如江南這些文風鼎盛的官員,但論起罵人的本事,卻是絕對不在話下,個個都是其道中的箇中翹首。

相比於南方士人一副正宗文弱氣的造型,就算同樣身為文人,北方士人明顯更加的彪悍一些,畢竟在亂戰了數十年的北方待著,不彪悍的人基本上都死絕了。

安逸環境下過久了的江南文人,論起罵戰的本事哪裡比的上這些文人中的流氓和惡棍分子,幾個回合就被罵的熱血上腦,惱羞成怒之下,有人便想武鬥一場將北方這些無賴全部弄翻。

但他們卻是忘記了,他們這些文弱書生最擅長的便是嘴皮子,如今在嘴皮子上輸了,想在不擅長的拳頭上找回場子,那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最先出場的人直接被對方几個北方官員,脫去官袍後露出的一身肌肉,給直接嚇退了回去。

這場鬧劇,最後在一眾眼見有大熱鬧可看的武將們圍攏過來後收場了。

畢竟文人之間再怎麼內訌,若是弄到讓武夫們看熱鬧,誰的臉都會掛不住。

就在江南文人悻悻而退之時,終於有一個小太監在偏殿門口大聲吆喝道,“百官入殿!”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