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立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眾正盈朝,朱聿鐭是由衷的感覺到佩服的。
華夏曆史上,只有過兩次眾正盈朝之時,一次是在大宋年間,王安石罷官,司馬光拜相那一次,號稱眾正盈朝。接著就是司馬文正死後的群小環伺,北宋滅亡。
第二次便是崇禎初上任時,弄死魏忠賢,然後大明朝堂又一次眾正盈朝,但也就十多年功夫,大明滅亡。
大明朝更是奇葩遍地,太祖朱元璋極為仇視貪官汙吏,對於文人當然看上眼,殺戮無數,大明卻是在他治下,從元末民不聊生之中走了出來。
成祖永樂不用說了,根本不信任文人,而且手裡的三寶太監,靖難鍛煉出來的武勳集團太牛了,然後就成了永樂盛世。
仁宣之治的宣帝,一開始重用文臣治國,沒過幾年便態度轉了一百八十度,開始用起太監,然後他短命……
正德就不用多說了,這傢伙不肯用文臣,而且還重用劉謹這個太監,被逼著殺了劉謹後,落水而死。
後面的嘉靖更是可憐,剛剛贏了大禮儀,便遭遇行宮失火,險些直接交待在裡面,從此豁然開朗,放任文官狗咬狗,安然活過了六十。
天啟敢放任魏瘋子對付文官,落水卒……
崇禎皇帝全盤聽文官的,登基前期真正做到了自毀耳目,只聽眾正盈朝之輩言論,倒是身體康健,安然活到自掛西北枝,反倒是大明直接卒……
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都是眾正盈朝,然後發現臥槽這幫儒家子弟靠不住,最後還是要用太監……
當然文臣們的記載全部都是驚人的一致,皇帝前期聖明或者平庸,後期逐漸昏庸重用太監,然後天下大亂,虧得我們儒家子弟撥亂反正,讓皇帝落了水,才能讓下一代的皇帝眾正盈朝啊……
啥?你說亡國了?
亡國關我等正人君子啥事,都是皇帝和太監惹的禍,我等要牢記教訓,為這富貴經驗帶到新朝,一定要讓新主子明白,閹人誤國,我等才是國家希望所在!
啥?你說新朝非我族類?
難道你沒聽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這話麼?只要“信奉華夏文化”,那麼異族做中國的皇帝,就名正言順!
韓愈所說的‘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在如今是有些逆潮流的,天下大道,順之昌,逆著亡!我等前輩許衡在宋亡之後,將之新解才更順應時代潮流!
反正歸結就是一句話,那便是亡國亂天下的,都是皇帝和太監,不關我等正人君子半毛錢的關係。
君子不吃眼前虧,正人君子們向來講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們掌握著全國大部分資源,編織出來的關係網將整個國家都籠罩的密不透風。,
玩硬的雖然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但論起玩陰的,卻是誰也無法望他們之項背,皇帝觸犯到他們利益,如果苦諌不聽,那你就好好的去水裡或者火裡玩一趟吧。
朱聿鐭顯然是不想去水裡或者火裡浪一趟,更不想如同嘉靖皇帝一樣,那怕痛死病死,也一輩子不吃太醫開的任何藥物,天天去磕汞、鉛之類超標的丹藥。
既然不想讓自己難受,那就要讓對方去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