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拿錯劇本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看的深遠,他才會著眼於更加的長遠。
他清楚的明白,只要不將東南那龐大的利益集團全部打倒在地,就算殺了這個陳之遴,也會有劉之遴、李之遴。
甚至就算殺光了東林黨,復社黨人,只要東南利益集團還在,要不了幾年,也會有西林黨,南林黨,複復社出現,根本株之不絕。
不過對於東南利益集團,朱聿鐭當然不會放任他們無限膨脹,就算殺的東南人頭滾滾他也再所不惜。
若是這些人還有挽救的餘地,朱聿鐭也不會想著對這些同胞舉起屠刀,但奈何這些人已經完全爛透了,從來都只看家族利益,完全忽略國家利益,他覺得根本沒有拉他們回頭的希望。
土地兼併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每個朝代都有,只要推行攤丁入畝就可以解決。就算推行起來肯定會有騷亂非議和重重阻撓,但卻並不會讓整個天下板蕩不安。
畢竟這雖然動了官員士紳的根本利益,但損害的並不是太大,他們還能從各自佃戶身上找回大部分。
一句話,攤丁入畝雖然可惡,但並沒有動搖他們的地位和身家性命,雖然捨棄些利益有些難以接受,卻完全不值得大家以整個家族作為賭注,去參與到造反這項危險的工作當中。
天下財富,帝、王、候、將佔據三成不到,他們佔據著國家六成以上的財富,卻根本沒有任何交稅的打算,更是將所有負擔全部壓在已經瀕臨破產邊緣的農民身上。
最終造成了活不下去的農民被逼造反,然後在各地流寇流竄天下的滾滾狼煙中,將其他還能活的下去的農民的最後財富全部燒成灰燼,最後讓整個天下處處狼煙,將大明王朝最後一絲元氣徹底耗盡,讓滿清直接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若只是這般,還算不上真正的可惡,真正可惡的是,他們這些寄生蟲完全阻斷了大明向海外擴張的腳步。
作為世界上唯一可以提供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的出口國,他們卻是為了一己之私,不僅自已不敢下海參與其中,更是為了壟斷貿易,一直堅定不移的推動著大明的禁海事宜。
若是掙到無數錢財他們也算是為國家作了貢獻,最可恥的是,擁有貨物定價權的他們,賺到的利潤卻只是整個海貿的十之一二,大頭全部被海盜和西方冒險家一分而空了。
大明這個時候絕對是最佳參與大航海的時代,國內矛盾重重,人口與土地的矛盾不斷的加劇,無數沒有土地的農民成為流民,若是能夠開拓出海路,將國內富餘的人口不斷送出殖民,依仗著大明無窮無盡的人口優勢,絕對能夠在大航海時代取得最大的蛋糕。
以目前朱聿鐭所擁有的力量以及威望,已經可以制衡這麼大的利益集團,甚至覆滅他們也不是什麼難事。
唯一需要顧慮的是,若是不能雷霆一擊將之碾為齏粉,遷徙時久的話,估計他自已也難逃落水感染風寒,架鶴西去的命運。
皇帝者,看起來高不可攀,實際上眾人敬著他,只是因為他手中擁有兵、稅、官、丁四個字。
簡單的說,皇帝就是有完全聽指揮的軍隊,能收的上足夠養兵的稅,有肯為皇帝出力的官,有足夠的丁口維持他的統治。
如果皇帝沒了這四樣東西中的任何兩樣,那他就是一個擺設,比起吉祥物高貴不到哪裡去。
大明之前走到了欠餉極多難以調動軍隊,稅收範圍和數量越來越少,就是因為肯為皇帝背黑鍋搭臺子的官員極少,張著嘴嗷嗷待哺的丁口卻是越來越多。
不過如今的朱聿鐭顯然不可能成為吉祥物,一來他手中有一支絕對聽命於他的嫡系軍隊,二來便是朱元璋與朱棣留下來的錦衣衛與東廠這兩個只聽命於皇家的鷹犬已經在恢復之中,已經勉強可以幫他監聽天下。
不過若是再不從根本上改變,就算他拼命的蒐羅罪名將一部分縉紳抄家,又能濟什麼事?
權力的真空不可能存在,總會被迅速的添補,無論死掉多少縉紳,就會有更多的縉紳等著替補上陣,甚至若是控制不當,他甚至為成了一些大縉紳的工具人,替他們除掉競爭對手後,讓後者能夠快速的兼併前者留下的勢力和渠道,變得更加龐大難制。
這些想法迅速的在朱聿鐭的腦海中閃過,再看向陳之遴時,卻是收斂了殺意,平淡的道,“陳卿所言有理,只是為何不提兩廣,難不成陳卿所同情計程車紳,便只有南直隸、浙江士民麼?或者說,在陳卿看來,我大明,就只剩下這兩地了麼?”
誰也沒有想到,朱聿鐭自一回到南京,就似乎吃了炮子一般,連續向著文臣發難。
這讓原本繃著勁,想向皇帝發難的文臣們個個都有些傻眼,這劇本,貌似拿錯了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