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反對派出來說話,朱聿鐭與李過的談論便更加的順暢了,若不是談笑風生的物件是闖營,眾人估計都得誇上一句君臣和睦,但眼下,出身正統的嫡系心腹們,大家也只能當做什麼也沒聽到。

“這位後生是誰?”

朱聿鐭與李過再閒聊了一會兒,一副根本沒有絲毫芥蒂的樣子,終於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李過身後的一個年輕人,笑呵呵的問道。

“回陛下,這是微臣養子李來亨,這回來面聖,這小子也想一睹天顏,便即帶著同來了。”

李過不敢怠慢,立即給朱聿鐭簡略的介紹了一番李來亨的過往,其中一些苦難歷史當然只是一言代過。

朱聿鐭不斷的點著頭,似乎剛剛聽說一般,但事實上,朱聿鐭對於李來亨的瞭解,還有對其之後的經歷的瞭解,更是遠遠超過在場所有人。

在李過剛剛拜見之時,聽李過報出自己的養子李來亨的名字時,朱聿鐭便即牢牢將這個小傢伙的長相記在心中。

因為對於朱聿鐭這個後世明史愛好者而言,李來亨的名字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

作為內陸打著明朝旗號戰鬥到最後,一直堅持到康麻子三年,統帥內陸上最後的抗清抵抗力量的歷史名人,他更是備感親切與敬仰。

“興國公養了個好兒子啊!”

朱聿鐭仔細的打量了一番眼前最多二十出頭,顯得英氣勃勃的李來亨,由衷的讚歎道。

“陛下謬讚了,來亨當不得。”

紹武皇帝這話明顯是發自肺腑,這點見識李過還是有的,對於紹武皇帝這般看重一個皮小子,他是真的有些詫異了。

“當的起!李來亨聽旨!”

朱聿鐭卻是在心中一嘆,隨即臉色一板,沉聲喝道。

“末將恭領聖諭!”

李來亨嚇了一跳,但卻沒有多想,立即跪倒於地。

“江夏一戰,李來亨率軍反擊,擊破漢八旗、綠營數部,功勳卓著,於國有功。國朝有功必賞,特旨加封李來亨為宣武候,世襲罔替,於國同休!賜銀百兩,馬一百,精甲一副,寶刀一口!”

朱聿鐭卻是根本不理會眾人的反應,快速的說道。

當皇帝就是有這個任性的資格,說你有功,你沒功也可以幫你編一些功勞出來。

雖然朱聿鐭不濫發爵位,但是對於真正為國奮鬥一生的英雄,他還是不吝嗇這區區的爵位的。

“這……”

儘管已經習慣了皇帝特立獨行的場面,但這般輕易的封了一個年紀輕輕的後生伯爵之位,還是讓所有人都覺得胸口一陣陣的發悶,根本想不明白皇帝這又是鬧的哪一齣。

當眾人再看向李過時,此時的目光已經不再是羨慕嫉妒了,而是深深的惡意。

皇帝對於闖營的拉攏如此喪心病狂,這種重賞下來,還有誰不眼紅闖營得到的好處?

“陛下萬萬不可!犬子年輕,更無大功於國,這般厚恩委實承受不起啊!”

李過也被眾人如劍一般的目光給弄的全身發毛,闖營今日得到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再這樣下去,可就要成為公敵了。

“朕說當的起,那便當的起!你可是要抗旨不遵麼?”

朱聿鐭臉色也板了起來,目光犀利的盯著李過,根本不容他再多廢話。

喝退了李過,朱聿鐭甚至不顧眾人都快掉在地上的眼珠子,親熱的拉起年紀輕輕,新鮮出爐的宣武伯李來亨,讓現場的人幾乎個個直接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