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御駕親征(第1/2頁)
章節報錯
廣州城。
朱聿鐭此時全部的重心,已經全部轉移到軍隊上面。
滿蒙漢八旗,外加陝西、山西綠營邊軍,大軍浩浩蕩蕩十數萬南下,這股勢力之強橫,朱聿鐭心中也完全沒底,只能拼命的集結兵力,不斷的籌備著物資。
佛山是廣東的鐵產地,也是紹武朝最大的兵工廠所在地,每日無數的武器盔甲不斷的從各個作坊中流出,然後被匯總,登記好出自何處,便即由水路運向廣州城。
在廣州城外,集結而來的軍隊已經超過五萬人,旗幟如海,刀槍如林,盔甲裝備一應俱備。
火炮、火銃軍中裝配的比例,更是大明有史以來的最高,似乎感受到了大戰來臨前的氣息,整個廣州城的氣氛都壓抑的嚇人。
滿清平叛大軍到達江寧的訊息,早就傳遍了整個廣州城,十數萬的滿蒙漢大軍,只聽聽數字就會讓人心底發寒,覺得極為壓抑。
那可是傳說中無敵的大軍,江湖傳言,往往數千滿八旗就能擊敗數萬,甚至十數萬的明軍,一旦過萬就所向無敵,更別說如今一來就是十數萬,那簡直就是碾死一切的力量!
地方議會如今已經恢復了平靜,之前朱聿鐭大肆收拾大縉紳的動作,委實嚇住了不少人,但是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剩餘的中小士紳們卻是驚喜的發現,朱聿鐭竟然不是一個吃獨食之人,雖然拿走了大部分錢糧田畝,但卻依舊給他們留下了不少好處。
而且失去了這些大縉紳們,中小士紳突然發現,自己在地方上的話語權竟然無形中增加了許多,那些大縉紳遺留下來的店鋪、往來的生意,也順理成章的被他們接收,一來一回之間,各家竟然從中發了一筆不小的財。
既然跟著紹武皇帝有肉吃,這些士紳們在安定下來後,反而凝聚心更加的強了。
這一次滿清大舉南下,這些士紳們也感受到了切膚的危機,當然不願意如今到手的一切再次成空。
根本不需要紹武朝廷暗示什麼,各地的議會又緊急透過一項捐贈物資,開始發力支援紹武皇帝打這一仗。
因為這些士紳們掌握著縣城以下的話語權,他們的動員力甚至比紹武皇帝還要恐怖,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種流傳數千年的話語,竟然都被他們生生的壓制了下來。
取而代之的是,紹武皇帝所說的國家觀念,有國才有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些模糊的國家觀念,在滿清入關之後,有識的讀書人都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顧言武曾在書中說過,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這也是這句話的原始出處,在江南這種環境下,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民眾基礎。
如今在士紳們積極的減租減息的鼓勵和推動下,各地參軍的人數不斷的攀升著,若非紹武皇帝根本養不起這麼多計程車兵,也沒有那麼多的武器裝備,那僅僅廣東一地,他就能組建出十數萬的大軍出來。
這些人雖然已經趕不上這場大戰了,但作為預備役士兵還是可以的,朱聿鐭再次擴大了數萬人的軍隊後,便停止了徵兵。
但是對於滿清可能的攻擊方向,紹武朝廷內部也爭執成了一團。
這個時代的頂尖文人,也許輪到具體戰術上面,往往都是抓了瞎,但在戰略觀上面,相互之間的差別並不大。
對於滿清可能的進兵路線,與滿清內部商議的幾無二致,但正因為有了選擇,這才讓紹武朝廷內部也爭執成了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