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變故之快,是誰也沒有想到的。包括王得仁在內,根本就沒有想到情況會突然變得如此。

毫無徵兆之下,數十位將領皆反之下,城中還忠於清廷的武將完全措手不及,直接就被殺的七零八落。

亂軍橫行之際,贛州城完全就是一片混亂,這些忠於清廷的將領根本就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何事,甚至連敵人是誰都不明白,便即糊里糊塗的直接送了命。

南贛巡撫劉武元,副將胡有升,徐啟仁是最倒黴的三人,這三人是剛剛來到贛州走馬上任,也是未來駐守贛州的將領。

只不過如今的他們,因為新官上任,帶來的兵丁不多,多數只是家丁護衛,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數百人,他們的本部大軍還在行軍前來的路上。

在聽聞兵亂的第一時間,劉武元第一時間便傳令家丁集合,並且火速派人突圍去通知王得仁,令其率本部前來,合力鎮壓亂軍。

王得仁是很快便到來了,與他同來的還有劉武元派出的家丁的人頭,還有本部數千人馬。

當看到造反的竟然是王得仁後,劉武元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直接暈厥過去。他頓時明白過來,這場兵變完全就是有預謀的,而且在有王得仁統籌之下,變亂的規模肯定不會小,至少以他的本部,根本不可能鎮壓的下來。

但這個時候再想突圍,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數千大軍已經將巡撫衙門圍的水洩不通,他手下這些家丁雖然足夠勇悍,但卻根本抵抗不住源源不斷攻殺而來的叛軍。

劉武元盡力維持著戰局,更是不斷派人喊話王得仁,想要用談判的名義先行穩住王得仁,以拖延時間,等待可能出現的轉機。

但是他的這個目的顯然是不可能實現了,王得仁戎馬十數年,豈會看不出來劉武元的意圖?

在佔據如此大的優勢之下,根本就不會給劉武元任何翻盤的機會,這不僅僅關乎他的軍心士氣,同時他還需要一個有份量的人頭,作為給紹武朝廷的信物!

數千人圍攻數百人,而且還是武器、裝備佔優,更有突襲的優勢情況下,就算是真的滿八旗也招架不住,更別說劉武元這種漢八旗出身,火速被提拔起來的清將了。

全力猛攻之下,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整個巡撫衙門就被無數亂兵移為平地。

劉武元身披數十箭,直接被射成了刺蝟,手下家丁死傷大半,投降的人,也盡數被王得仁俘殺,完全不打算放過一人。

胡有升剛剛到來,還沒有落腳之地,如今是暫時借居巡撫衙門內,因為家丁沒有在身邊,完全被當成了路人甲,直接被亂刀砍成肉泥,連首級都沒有被割下,死的委實窩囊。

只有徐啟元最為機警,一見事情不對,立即拋棄劉武元,胡有升二人,仗著住在臨近城牆邊的驛站內,亂兵一起之時,便即帶著家丁和部分清軍潰兵殺散城門處守軍,竄出城外。

這個時候王得仁還不知道這次無意中的動作,給自己解決了多大的麻煩,在歷史上,這三人給他造成的麻煩那絕對不算小,如今卻是如今輕易的被抹除了。

贛州城三面環水,本來是易守難攻之地,但如今這種地形,卻是直接讓忠於滿清的軍隊抓了瞎。

外有明軍壓境,城內又是大肆叛亂,還忠於清廷的將兵們,根本就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叛亂來的快,去的也快,只是兩個時辰不到,城中便即慢慢平息了下來。

在城外的任良朋目瞪口呆的看著城中突然沖天而起的黑煙,根本弄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便看到無數的清軍開啟城門,瘋狂的向外逃遁而出。

原本任良朋還以為清軍終於忍耐不住,準備出城一戰,但最後看到這些軍隊根本不成佇列,丟盔棄甲,一臉狼狽,根本不象是作戰,反而像是在逃命。

本著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心態,自己麾下又清一色的騎兵,無論是打是逃,都十分方便,任良朋只是猶豫了不足十秒鐘,便即下令追擊。

數百清軍潰兵,又哪裡能擋的住千騎的追殺,不到一刻鐘便即被追殺而至,只是一個衝鋒,數百人便死傷狼籍。

騎著馬逃命的徐啟元一行人,顯然就如同黑暗中的火把一般引人注目。

明軍也給予了他最大的照顧,兩翼各分出百騎迂迴而來,將之死死的圍在核心,來回衝殺,顯然不準備放過這些看起來似乎是滿清軍隊中的重要人物。

當徐啟元被任良朋麾下的明軍當成路人甲斬殺之後,沒死的潰兵也完全失去了鬥志,盡數跪倒於地投降。

就在任良朋正準備審問一番俘虜之時,贛州城再次不斷的有人向外逃遁,不過這一次任良朋再不猶豫,在騎兵圍追堵截之下,只要出來的清軍,不投降便即是死路一條的下場。

沒花多長時間,任良朋便聽到了城內鉅變的驚人訊息,城內清軍居然出現內訌,已經有人打出了大明的旗號!

這個訊息的出現,委實讓任良朋整個人都覺得腦袋嗡嗡的,他本來的目的只是來打打秋風,若是有可能自然要佔佔便宜,根本沒有想到居然還能撈到這種大功勞。

就在任良朋猶豫著,是否應該派人入城聯絡贛州城主將之時,城內卻是出來一小隊騎兵,打著明軍的旗幟,緩緩向著他這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