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動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心中已經有了這個想法,王得仁肯和任良朋打起來,那才是見了鬼。
而且他還不是與南明沒有聯絡人,反而是正兒八經被唐王系屢次相邀舉事之人。
早在隆武二年春,督師閣部黃道周眼見鄭芝龍操縱皇帝,全然一派軍閥作風之後,想要恢復中原,委實指望不上這種人。
既然不能指望鄭芝龍,這位對大明無限忠誠的老大人,便準備自己單幹,散盡家財,募得數千青壯,帶著隆武皇帝精神上的勉勵,便準備由福建進入江西。
黃老大人雖然腦子一根筋,但卻並不是蠢人,他當然明白自己這點人,又沒有懂得軍事的將領,想要擊敗滿清大軍,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因此就先後三次寫信給金聲桓,勸他改弦易轍,建不世之功。
當時,金聲桓等輕取全江西,還在得意之時,黃道周的兵力非常有限,招降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據守贛州的南明督師萬元吉在崇禎後期曾任督師閣部楊嗣昌的主要謀士,同左良玉部將領有較多接觸。他憑藉過去的老關係,亦曾派密使帶著親筆信件規勸金聲桓反清。
金聲桓、王得仁二人雖然不寫回信,卻接待了使者,私下殷切訊問萬督師的情況,秘密放回。
不久,黃道周、萬元吉先後兵敗身死,金聲桓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但隆武朝廷大臣親自致書勸說,許以高官顯爵,對金聲桓、王得仁等一眾難封爵位的人,委實具有一定的誘惑力。
何況南昌的一些明朝遺老耆舊還不時給金聲桓傳遞一些真假莫辨的訊息,如隆武帝、楊廷麟、萬元吉尚在人間,“隆武屢有手詔,許公能以江西歸明者,即舉江西封公,亦嘗達一二乎?”
因此對於反正,他王得仁是有之前的基礎的,也是有過猶豫的,只是唯一的變故便是隆武朝廷敗的實在太過,還沒等金、王二人想個明白透徹,便即兩個不到轟然倒蹋,皇帝都被擒殉了國。
隆武朝廷滅亡,招降和反正之事自然再不用提了,原本這事到這裡,也就完全打住了。
但是誰又能想到,隆武皇帝的親弟紹武皇帝委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只是短短的幾個月,便即徹底整合完廣東,並且以弱擊強,一舉擊敗之前被所有人看好的永曆皇帝,輕鬆拿下了對方的老巢廣西省。實現兩廣的統一,一下子將局面再次救活了過來。
若單單如此,還不足以讓王得仁這麼快就又開始動了心思。接下來發生之事,卻是讓人真的有些坐不住了。
半月不到,輕描淡寫的,直接拿下湖廣原本看似強勢,手握十數萬大軍的何騰蛟。
湖廣戰事還未消停,在福建原本不可一世的李成棟,又被紹武皇帝的死杆鄭成功打的步步後退,全面放棄沿海地區,退向內陸立足。
只是數月時間,東南數省便即再次一統。這讓原本就剩下一口氣的南明,竟然奇蹟般的再次爬了起來,似乎有再次興盛起來的模樣。
作為滿清的上層將官,他是深知如今江南是如何的空虛,除了南京、杭州的數千駐防八旗,各地的綠營數量不僅極少,而且大多還是從投降明軍中改編而來,戰鬥力還委實差強人意。
降軍中唯一值得忌憚的便是福建的李成棟,但是這李成棟卻是與金聲恆交好,有著過命的交情,更是因為滿清封賞太薄而同病相憐,若是能將李成棟也拉過來,那便真的是萬事成偕,憑著那數千駐防八旗,根本就別想奈何他們分毫。
所謂瞭解的越多,敬畏就會越少。這個道理對於滿清八旗,依舊是通用的,至少王得仁對其的態度,便是遵照著這個理念。
當年滿清大軍南下之時,江北四鎮全面倒戈投降,王得仁是沒有任何意見的。王得仁雖然自覺悍勇,但是卻也不是傻子。
畢竟滿八旗赫赫戰功在前,所遇之敵就沒有一個能夠抗住他們攻擊的,他們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覺得是難以抗拒。因此為了活下去,對於投降滿清,他們就沒有一個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