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雖然被滅的大縉紳家族,只有寥寥的數家,但充公的田產卻是多達近十萬畝。

按照朱聿鐭的想法,頭一批的軍功田,將以分水關戰死將士為頭批有功將士賞賜下去。

分水關一戰,紀光霽所部傷殘、戰死將士多達三千七百餘。按照大明撫卹的標準,戰死將士最多給十兩八兩碎銀打發,甚至碰到心黑的將軍,根本一個子都不會給予,就更別說傷殘的了。

有良心的還會留在軍營養著,沒良心的,直接將之遺棄。

這雖然有大明財政崩潰,正常軍餉都發不出來的緣故,更多則是因為明末的明軍大多都是強拉的壯丁,這些人死傷再多,統兵將領也不會有任何的心疼。

令朱聿鐭不解的是,這樣對待士兵的大明軍隊,竟然還可以戰鬥,這完全就不符合邏輯。

但這卻是事實情況,因為明末的軍隊的收入,大多不是來自軍餉,而是來自於對地方上的搶劫,還有戰勝農民軍後得來的繳獲,這裡面的油水可比撫卹銀子多的多了。

到了朱聿鐭這裡,明軍禍害地方的行為,在嚴厲的軍規約束之下,開始慢慢收斂。

並不是朱聿鐭麾下的明軍思想覺悟有多高,而是因為朱聿鐭覺得有組織的搶劫和清理戰場,然後按照比例拿出銀子賞賜全軍,要比大家胡亂打砸搶一通,既有效率的多,收穫也會多上許多。

事情也確實如此,一次次的大勝,然後統一打掃戰場,統一分配戰利品,紹武軍上下拿到的銀子還有其他物資,都令各部比較滿意。

既然戰場上已經能夠拿到足夠的東西,紹武朝廷中便也有著一種聲音,那便是可以將撫卹銀子取消掉。

但朱聿鐭卻根本不認可這個意見,反而力主將撫卹銀子再次提高,到了如今的戰死將士十五兩燒埋銀子,傷殘將士十兩養老銀。

這一次再推出可以世代傳承下去的軍功田,朱聿鐭覺得自己對於軍隊的掌控力,必然會更加的增強。

雖然現在能夠拿出來的軍功田數量並不算多,但卻是給所有將士們一個希望,只要紹武軍能夠不斷的勝利下去,遲早所有人都能拿到屬於他們的那一份世傳的田地。

國人對於田地的執著,是後世的人們無法想象的,當朱聿鐭這道旨意加蓋內閣的大印簽發全軍後,廣州城外的明軍頓時歡聲一片,甚至比過年時還要歡騰。

那巨大的歡呼聲就算隔著十數里,依舊清楚的傳入廣州城內。

雖然這次拿到軍功田的並不是他們,但卻依舊無法阻止這些將士們,對於這道旨意的熱忱之情。

因為所有人都覺得,他們任何的付出,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皇帝並沒有因為分水關遠在數百里外,就忘記了他們曾經巨大的犧牲和付出,如今剛剛有了充公的田地,便立即想起這些已經戰死的同袍,並且願意用這寶貴的田地,惠澤這些戰死同袍的後人!

既然分水關的同袍,戰死後依舊不會被皇帝和朝廷忘記,那就算那一天他們也魂歸沙場,他們必定也會被牢記,必有後澤遺於他們的後人身上。

這是一種後顧無憂的感覺,是所有明軍之前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感覺!

紹武軍本就是新建立而來,軍中還沒有世襲的軍官將領,也遠沒有形成派系和將門體系,軍中升遷的道路還沒有被壟斷,普通士兵只要立功,就會有升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