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婆媳倆現在吃東西上還好,蘇小婉也就放心了。

人是鐵飯是鋼,只要能吃了,這身體就恢復得快了。

看著這府裡上了正軌了,趙家那邊因為快過年了,趙夫人做為當家夫人,也得回去操辦起來。

胡夫人接手了管家,倒是胡家之前對下人們都是很好,所以,這次主家出了這些問題,倒是沒有一個下人為難主子,還都忙著主子在出主意和想辦法。

蘇小婉來后里裡外外的打聽了一下,知道這家裡算是走上了正軌了,也就放心了。

回到鄉下的蘇小婉再次忙碌了起來,大路修好了。這邊的棚子也紮好了。每天她和袁弘毅還有程三叔一家幾個,就泡在了這幾塊地裡。

勤勞的人,還是有收穫的。在種下去的第四天,各個棚裡都開始發芽了。

雖說村裡的人還是沒事就來看看,當看個熱鬧一樣,但看到真的發芽了,也是覺得稀奇。

只有付二嬸這類的人在一邊不當一回事的笑話著說:

“發個芽有什麼稀奇的,還要長得大結得了果才是真的好。”

而小婉他們最初種下去的那兩棚裡,現在茄子也開花了,豆角也藤蔓纏到了架子頂上了。這長起來還真的是很快,按三嬸的話說,這棚子裡的菜,感覺一天去看又是一個樣子。

蘇小婉和袁弘毅自己種出來的另外兩個棚裡的菜也發芽發得很好。這也是他們最近精心的照料下的產物了。

在這個年代,沒有其他的娛樂的東西,每天就得找點事做做。

蘇小婉現在每天一大早就起來,因為有柳嬸幫著做早飯,她就帶著孩子們從前院到後院的跑步,一邊跑一邊讓他們高聲的揹著昨天教的一些詩句這些。

這倒成了袁家每天早上的一個風景了。引得村裡的一些小孩子沒事就早上到他們家院牆外來聽他們在讀些什麼。雖說聽不懂,但聽著就是好聽。

袁弘毅不跟著他們跑,倒是每天都會在後院打一套拳。然後就去地裡看看。再回來,跑步的也跑完了,大家洗漱一下就開始吃早餐。

早餐後。蘇小婉或是袁弘毅就會和孩子們一起在書房說說今天應該學什麼,應該做點什麼,或是就給他們講點兒什麼。每天都在進行,講的都是一些淺顯易懂的知識。

蘇小婉有時會講一些他們書上沒有的,比如孔融讓梨,比如司馬光砸缸這些故事。一個故事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

沒多久,村裡的人就發現,這程家的幾個孩子出來變了,不再是那裡胡亂的跑來跑去。倒是進退有禮,各個的氣質都發生了變化。

看出這個變化的,是程五叔。

程五叔現在是沒事就到這邊來看看,一是看看蘇小婉他們種的這個菜,二是和程三叔說說一些村裡的事。

每每來了,都會看到他們家的三個小男孩子在認真的寫字或是聽蘇小婉講一些課。

蘇小婉也沒避人,有時就在正堂屋講,就連柳嬸做點針線活,也愛坐在他們講課的外頭,也是聽了一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