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首詩,或倥傯,或張揚。

像初夏的午後,剛下過一場陣雨,泥土的溼氣夾雜著芳草的清新。

在這首詩裡,一定有一個異性。

時光有一層濾鏡,讓記憶中的人帶著說不出的美好。

也許是普通的笑,但寫在青春的詩中,就是那麼的美。

語言難以表達其中滋味半分。

林薇,就是劉琛詩中的那個異性。

高中同班女孩兒,高二文理分科,轉過來的。

個兒不高,小圓臉,學生短髮。

稍有些胖,有些內向,成績不怎樣。

普普通通,但偏偏閃爍著別樣的光。

也許是她擦黑板時向高處雀躍,擦掉板書的背影。

也許是她在別人開著玩笑時羞澀的笑容。

劉琛也說不上來是什麼時候,但等他回過味,心裡已被別人佔了一大半。

林薇這個名字,在一個人心中生了根。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首詩,詩中的那個人,是最濃墨的篇幅。

劉琛的詩,是好的,也是疏離的。

高考後的七月,一處小公園,有池塘,有金魚。

燒烤後,月下兩人,一邊彳亍,往復迴圈的感受夏夜的熱風。

像月光一樣流瀉的,還有劉琛的告白。

“看,月亮下正好有兩條金魚。”

池塘起著微波,皺起的月影下游魚戲水。

“在哪兒?”林薇看不清水下的暗影。

“在那兒。”

劉琛抓起林薇的手,指向水面的圓月。

很軟,很小,肥嘟嘟的,有些汗。

然後,兩隻手就這樣扣在了一起。

有人說,高考是人生的一條岔路,過了那個路口,就像鐵軌上的列車,沒有回頭路。

兩個人,兩個學校,很遠的兩座城。

直到這時,劉琛才知道,距離,會是愛情最大的障礙。

再濃的茶也抵不過反覆的沖泡,兩人的感情,慢慢走到了結局。

沒有什麼狗血的劇情,只是簡簡單單的疏遠了。

分手是林薇提出來的,劉琛沒有掙扎挽留,一句好,成了最後的句點。

西式小酒吧,杯中的威士忌帶著琥珀色的沉醉,被劉琛一口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