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測試(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著,劉琛帶著橡膠手套的兩隻手,分別取出了剪刀和手術刀。
不到一分鐘,劉琛的面前,成了一片虛無。
透過三個重複測試,劉琛再一次驗證了技術的穩定性。
接下來他要做的,便是將功能整合,製造出能在母體世界使用的武器。
以另一個視角,這就像研發強力解除安裝工具。
時間又過去了兩週,從實驗室原型到商業規模化生產之間的難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一把尼泊爾彎刀模樣的武器呈現在母體世界中劉琛的手上。
上面帶著遠勝於普通軍刀的真實感和精細度。
就像在一部720P的電影中,出現了一件4K清晰度的道具。
最外層是一層資料膜,起到加密保護作用,避免了先知等高階資料生命的解析。
彎刀融合了剝離和摧毀兩個功能,本身沒有超模的鋒利度,可一旦造成資料生命的死亡,便會直接作用在資料和執行環境中,完全從底層粉碎資料結構,進行摧毀。
劉琛出現在母體,自然不是為了閒逛,他是來試刀的。
試刀的物件,需要一定的資料強度。
太弱的對手不能證明殺傷力,太高階的資料生命,會造成母體執行的紊亂。
最好的對手,劉琛已經有了想法。
史密斯。
那個曾經擊敗尼奧,卻又被複活的尼奧打敗的特工。
資料生命的存在是有使命,沒有完成或失去使命的資料生命,會被母體銷燬再造。
自由史密斯的誕生,便是基於這個邏輯的漏洞。他被尼奧殺死,應該被母體銷燬。但在那之前,他也殺死了尼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既完成了使命,又沒有完成。
母體對他的計算出現了邏輯語病,無法終結他,只能仍由他自由行動。
當然,劉琛知道,這同樣是先知的局。
先知試圖讓機器進一步擁有人類的情感和思維,從而獲得進化的力量。
其中一個局,是尼奧。某種意義上來說,尼奧不是純粹的人類,他的意識一直有母體的編輯,所以他才會有直接控制資料的許可權。
讓尼奧擁有愛,便是講人類情感的誕生髮展完全赤裸裸的成現在母體的觀察中。
另一個局,就是史密斯。使命限制了資料生命的進化,先知便構建了一個沒有使命的資料生命。讓他自由的選擇,自由的發展。同時,史密斯沾染了尼奧的資料,會本能的從尼奧身上尋找更進一步的方式。自由的史密斯,本能的模仿人類的情緒。
所以,史密斯會誕生哲學的思辨,還有對母體和人類的恨。
那是另一種人類的情感。
漫步的街頭,強烈的雨水沖刷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