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套間,廁所都在外面,門口帶個小黑屋,算是廚房,套間是外面一大間,裡面一小間,什麼傢俱都沒有,二姨他們為此還去舊貨市場淘換回來兩張床,兩張桌子,張吃飯,一張用來他們寫字,啊,還有個衣櫃啥的。

因為不知道在這兒能不能發展下去,所以買的這些傢俱算不上好,頂多就是不散架而已。

破是真破,但是收拾收拾,還是有家的樣子。

他們是開著大貨車來的,貨三分之二的部分卸到了市場,三分之一卸到了家裡。

外間一半的地方就這麼被沾滿了,只留下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她們姐妹仨睡在裡面的小屋,小屋就只有一張床,一張桌子,條件雖說簡陋,但是比之家裡的那個屋子,這裡已經寬敞很多了。

而且,她對未來的生活還是蠻期待的。

基本上家裡能收拾的都收拾過來了,這樣的房子,一個月的房租是二百塊錢。

對比如今的這個物價,不便宜!

之後的一個星期,二姨都在這邊幫著爸媽將貨鋪好,相關手續辦好,穩定之後才坐火車離開。

8月底,到了開學的時候,原本媽媽是想讓李想仨姐妹都去上學的,可除了幼兒園他們能上之外,附近的小學因為沒有戶口和相關的證件,上不了,她就主動說,明年上也一樣。

他們家住在一樓,一樓有放推車的位置,而且這一片緊鄰大相國寺,算是比較喧譁熱鬧的市中心了,所以房租貴,但是方便,推車走二十分鐘就能擺攤,出了衚衕到大路上對面就是一個大商場,天時地利人和啊,還是媽媽有眼光。

她可以不上學,可妹妹們在家不行,沒人玩兒,總不能跟著在家待著吧?

她們正值愛玩兒的年紀,到學校才有人玩兒,原本媽媽是想送到他們市場裡的學前班,但是當初妹妹就是在那個幼兒園體檢被查出來乙肝的,雖然不知道傳染在哪兒傳染的,但她還是有點怵的慌。

因為入學都要體檢,趁著這個機會,在她的相勸下,他們全家都去醫院做了體檢,雖然花了一百多塊錢,可最後的結果是喜人的,都很正常,沒事兒,她鬆了口氣,繼而勸說媽媽把妹妹們送到他們衚衕裡的一個幼兒園,那家幼兒園也開了很多年了,重要的是不貴,和老家差不太多,一個月一個孩子十五塊錢。

離家近,就是他們下班接也不耽誤,如果接不了她不用過馬路也能接。

媽媽被說服了,9月份的第一天,姐妹倆一起去了新學校,自然免不了大哭特哭一場,因為一個大班一個小班,雖然一個學校,可是不同班,第一次去,不哭才怪。

怕是隻有她這個小孩身子,大人靈魂的人才會冷靜自持,孩子終究是孩子,天性是無法改變的。

媽媽有意帶她一起去上班,怕她一個人在家不安全。

她卻說:“我在家可以給你們做飯,做好飯給你們送過去,反正從這裡到你們市場走個二十分鐘差不多就到了。”

前幾天他們逛街買了兩個保溫桶,就是為了將來能帶飯,如今閨女主動提出給他們送,夫妻倆都很高興。

她會做飯這事兒,在老家的時候就顯露過本事了,加之他們有電飯煲,米飯一蒸,炒個簡單的番茄炒蛋或者土豆絲就行了,未免她切到手指,爸爸媽媽走之前會將他們要吃的菜切好,回頭她炒炒就可以了。

外面的一碗飯,貴的兩三塊,便宜的也要一塊,還不定能吃飽,唯一的好處就是好吃,那是真的好吃,來這麼久,品過k市的美食之後,她覺得這裡不愧是美食之都,也不愧是旅遊城市,有讓人心馳嚮往的本事。

這裡的人們早飯都是灌湯包,胡辣湯,油條,早上在包公湖附近有早市,晚上在西四門,書店街有夜市,是個很熱鬧的城市。(猜到是哪個城市了嗎?)

書店街的夜市生意非常非常火爆,但他們不以這個為生,只是稍稍賺個生活費而已,所以沒有選擇去人擠人的書店街,就在這個三毛廣場附近賣點小吃就行。

剛來的幾天,爸爸媽媽會帶著她們仨在附近轉轉,瞭解瞭解這邊的環境。

他們上班的第一天,爸爸會在早市上將晚上要賣的東西準備好,她白天就在家收拾這些東西,未免變質,還安放到空間裡,有了空間這個天然的電冰箱,她做起來更方便了。

晚上還是賣串串,這個最簡單,滷肉的話等爸爸媽媽啥時候不忙了,再回來做,因為這個不是她一個毛孩子能做的了的,就算她覺得自己可以做,他們也不放心。

那麼給蔬菜穿成串這個工作,就比較適合她了。

這個城市有很多她的小學同學,甚至他們如今租住的這條街上就有,不過她暫時還沒時間和她們交朋友。

而且,這一世未必會走前世的軌跡,未必會上前世的小學,在一切還是未知的情況下,她不會主動招惹。

因為前世的那個學校裡,她不僅碰到了侮辱她的老師,還有同學,所以如果可以,她寧願不去那個學校。

父母不賣菜了,她就沒辦法轉移菜到空間去賣,沒辦法賣菜,就不能賺空間的錢。

空間的錢一直停滯不前的話,怎麼買外面沒有而空間有的東西呢!

她也想在她上小學之前,買一套屬於自家的房子,並將戶口落實到位。

算起來,他們家也算超生游擊隊了,二妹罰了二百塊錢,三妹直接罰了五百塊錢,還是因為他們家親戚找的關係,要不然會罰的更多。

因為這些錢,9092年這三年,爸爸媽媽撅著屁股從早幹到晚,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錢給還上,容易嗎?

相當不容易!

落一個農村戶口尚且如此艱難,更枉論城市戶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