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以慕巖的好人好事從李家村這個生產隊傳出去後,越來越多的人過來問情況,看能不能幫助他們家的人,他們也想讓孩子上學,可是無奈條件不夠。

後來李想就以李華的名義在慶城縣成立了一個助學基金會,正好李滿倉任期滿了,退了下來,李想就把這個基金會交給李滿倉還有李二柱一家負責,每個月給他們工資,讓他們負責把這個基金會管理好。

每年她拿出一萬塊錢資助人,但是需要他們將這些孩子的身家都調查清楚,若真的貧窮,才能列為幫助的物件。

而且每個人都得寫借條,學費由基金會直接交給學校,不過任何人的手。

李滿倉、李娜、李保國、李保家四個人為此還去上了小學,接受了小學基礎的教育,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管理好這個基金會,嗯,對了,李滿倉的兒子高中畢業後就在這兒當了會計,負責記賬,其他人負責整理和調查。

五個人的小組織,倒是也將這個基金會辦起來了,而且一萬元的助學基金啊,這得能幫助多少人?

一個孩子一學期的學費平均下來是六七塊錢,一年是十幾塊錢,這樣算下來,一萬元每年都幫助七百多人。

因為這些借款設計到各生產隊,個人,所以平時業務還是非常繁忙的,他們每人每個月的工資李想定到了二十元。

每年捐款剩下的錢,作為這個組織的日常開銷,比如辦公用品,路費啥的。

李想已經想過了,與其成立希望小學,真的不如成立個基金會,而且她這些錢是借出去的,將來哪些孩子重承諾,她的員工也就有了強有力的篩查物件。

表面上是為國家培養人才,倒不如說,也為自己,鋪個路。

這一萬元錢,李想雖然以李華的名義成立的,但是錢卻是她自己捐的,但是對外說的時候,卻是他們一家子做的好人好事,好在李想李華那媛他們每個月的稿費加起來,每年也有一萬塊錢,李想這邊是大頭,李華和那媛充其量只佔一小部分。

由頭有了,錢捐出去了,孩子們也上了學,慶城縣那邊也算了了他們一樁心願。

至於未來會不會再加錢,也得看後續這些錢能不能真的用在刀刃上,孩子們的學習是否努力上。

可別小看了這個李華助學基金會,整個慶城縣下面的村子提起李華那是要豎大拇指的。

當然,訊息傳回連家村的時候,整個連家人都震驚了。

連老太太死了,可是連家的其他人還在啊,一個個全都罵李華沒腦子。

有那個錢,還不給她閨女花,居然都捐出去了,這不是沒腦子,是什麼?

可是這話他們也就敢在自己家裡說,如果拿出去說,村子裡的吐沫星子都能將他們給淹死。

連家的名聲壞透了,雖然不至於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任誰看了他們家人都不願意搭理。

他們家的閨女嫁不出去,兒子娶不上媳婦,別提有多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