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風雲際會當有時(第1/3頁)
章節報錯
很顯然。
這還是張小辮兒頭一次目睹林不凡對他動怒。
“張三,你可知道若是你被粵寇發現會是怎樣的下場?”
林不凡看著張小辮兒,發出一句冷冰冰的詢問。
“……”
張小辮兒張了張嘴,腦海中瞬間閃過昨晚在村外所見的震驚場面,登時嚇得臉色發白。
半晌過戶,張小辮兒才神色凝重地吐出幾個字道,
“徒兒知道。”
“嗯,算你小子有自知之明。”
林不凡看了那小子一眼,冰冷語氣絲毫沒有減弱。
“立有間, 扁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寡人無疾。”扁鵲出;
居十日, 扁鵲:“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
居十日, 扁鵲:“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
居十日,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使人問之,扁鵲:“疾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 扁鵲逃秦,桓侯體痛,遂死。
桓侯既然不能自知,也不能納諫,扁鵲也自然不願意浪費口舌,還要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揮一揮衣袖,扁鵲走了。”
“張三,你可明白其中的含義?”
“師父的意思是教育徒兒理性規避危險。”
“不錯,算你小子還有些悟性。”
“《孟子》的‘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讓人們懂得如何防患於未然,懂得如何提早離開危險之地。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正是對‘君子不器‘最好的相彰補充。”
“如果你年紀輕輕不注意剋制自己的魯莽脾氣,即便為師把所有的本領都傳授給你,將來你也很難有所作為!
他日一旦疏忽大意,而陷入險境,那時迷途知返,怕是要悔之晚矣。”
林不凡之所以敲打張小辮兒,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磨練這傢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劣性。
張小辮兒說起來還算機敏,欠缺之處在於不夠謹慎和冷靜。
眼光也不夠長遠,對某些事件的理解過於膚淺,容易遭受到他人的操縱。
倘若遇到的僅僅是一些小事,尚可輕鬆搞定。
一旦遇上攸關生死的大事件,不知所措的機率將會很大。
如此現在不注意調教這方面的細節,將來未必免不了會陷入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