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

老村長便來到自家小院,主動向林不凡彙報金棺村昨日情況。

態度恭敬,完全不像是一個老人該有的姿態。

很明顯 ,昨天早上林不凡在眾人面前施展的手段,已經令老傢伙徹底折服。

林不凡再三強調他年歲已高,沒必要親力親為,一旦出點什麼意外,也不好跟他的兒子兒媳交代。

可老爺子就是聽不進去勸,整的了林不凡也是乾瞪眼,拿他沒一點辦法。

根據系統的提示,此次亂軍挑起的戰火併非已經進入尾聲,反而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未來波及的方位,絕不僅僅只在金棺村這一小塊地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逐漸把這場戰爭擴充套件到凌州市周圍的幾十個村鎮。

那時,不知道會有多少無辜的人會死於混戰之中。

他,林不凡,既然知道了,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拯救所有人的生命,或許林不凡做不到。

但他認為,他一定能夠有能力打敗闖入金棺村的亂軍。

在一般情況下,冷兵器時代的普通軍隊傷亡率一旦超過30%就會徹底報廢(是報廢哦,徹底失去戰鬥能力,而不是士氣崩潰沒有戰心。),這幾乎就是他們能夠承受的極限。

原因不只是軍隊的訓練和指揮問題。

最主要的是軍隊的構成。

因為後勤需要,一支軍隊當中真正能夠直面敵人計程車兵的比例基本不會超過1/3,剩下的2/3與其說是士兵,不如說是苦力,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軍官也不會讓這些人站在前面對抗敵人。

30%的戰損率,就相當於犧牲掉所有能戰鬥計程車兵。

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小的,要是搞遠征,那麼士兵和‘苦力’的配比很可能高達1比10,甚至1比20。

理論上這些‘苦力’也是士兵。

一般情況下,所謂的一萬大軍,實際人數實際只有5000。

這5000人裡面至多有2000人的戰鬥兵(這還是短途行軍或守備配置),剩下的3000是沒有訓練也幾乎沒有武器裝備的輔助兵。

這些輔助兵只能幹力氣活,例如建立營寨,拉糧車,幫戰兵揹負裝備,砍柴做飯等等。

在戰場上,他們只能用來壯大聲勢,以及追擊逃敵,正面和敵人硬碰硬是不行的。

通常來講,歷史記載的那些幾十萬上百萬的誇張軍力都是這麼來的。

冷兵器時代的軍隊,職業和非職業之間差距並不是那麼大的。

只要資金充足,臨時抓來的壯丁也能在短時間內訓練成職業兵。

因為那些時代的職業兵的日常訓練也不太多的,想用強化訓練追上來並不是很困難的事。

當然,成軍時間短,抗壓能力根本也差一些,但不會太誇張,除非裝備差太多。

傷亡率超過70%仍然堅持戰鬥的軍隊存在,雖然少見但也有所記載,可不會亂掉陣型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支軍隊裡至少有2/3的非戰鬥人員(那些名為士兵的苦力),讓他們拼死抗敵還有一點點可能,但指望他們能能保持陣形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

更何況!

此次接觸的將會是人疲馬乏、意志消沉的亂軍敗軍,到時他只需將其軍官斬首,其手下兵勇必定倉皇而逃。

如此一來,造成的殺戮無疑會小得多。

……

第二日早上,駝背老兒又來到小院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