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3頁)
章節報錯
原來天下之淵,共分作三十六脈、七十二眼。
皆是極深極幽的潭、井、淵、泉。
林不凡隻身所處的這口古井,正是其中之一。
古井西連八百里洞庭湖,東連浩瀚大海。
在早期,大約在唐朝年間,凌州市周圍數百英里範圍內曾長期發生災荒。
要麼地乾田裂,要麼是洪水氾濫。
十年中,往往有九年都要遭遇一次災難,當地民眾可謂是時常處於水深火熱。
朝廷就此推斷:凌州千年老井裡一定有一個老龍興妖。
於是請來真佛高僧,下令建造一座廟宇,並在井上建了一座宏偉的高塔,用香火供養了一口銅鐘,以祈求風調雨順。
而那尊被香火供養的風雨鍾,便是“塔見”異象的源頭。
風雨鍾最大的功能便是預測天氣變化,從此成為塔王寺的鎮寺之寶。
據說早在大禹治水時,就有許多鬼神暗中相助。
有一次,當禹王在深山中疏浚河流時,他遇到了一團黑霧,自己的手指都看不清楚,更何況於前方的道路。
偏偏這時!
遠處出現一隻叼著珍珠的大野豬,一直在視線盡頭甘願成為禹王的嚮導,竭盡全力的吞雲吸霧,最終使得禹王和他的一眾手下在黑霧中緩慢穿過了長河。
其實!
禹王一眾並不知道的是,他們在朦朧之中看到的珍珠是一顆罕見的,晶瑩剔透的神物,可以吞聚雲雨。
而那風雨鍾巢狀的正是那顆神物,所以凌州百姓可以經常在塔王寺的上空目睹那奇異雲象。
有道是世間好景難久長,彩雲易散琉璃碎。
歷朝歷代只要涉及改朝換代的事情,避免不了戰爭,而且每一個朝代更換都會異常慘烈。
凌州城也不可豁免!
由於擔心風暴鍾會被戰爭摧毀,塔王寺的高僧們把它秘密地藏在了塔王寺腳下的古井裡。
他們擔心小偷會盜取神物,於是就把風雨鍾鎖在了兩隻鼉魚身上。
鼉魚不是來自中土世界。
它們最初是一種兩棲動物,由一名印度僧侶從婆羅甘孜國帶來。
它們能比老海龜活得更長,形狀像金鱗鯉魚,背上有硬殼,在水中有無限的力量。
如果小偷想偷風雨鍾,即使他們沒有被鼉魚咬傷,他們也連帶被鼉魚拖到深水中,自此風雨鍾已經幾百年沒有出現過。
“我去,這該如何是好?!”
這時的林不凡皺了皺眉頭,低聲發了一句牢騷。
怪不得那兩隻鼉魚豁出一切都要給林不凡致命一擊,原來它們意圖‘勸退’對方。
只是,可惜……
它們此刻恐怕早已潛入深水,不會再露面了!
林不凡瞥了一眼不遠處平靜如鏡的潭水。
暗自琢磨,倘若尋到那風雨鍾,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次捨身到水裡去,而且必須是池底才行!
雖說林不凡游泳的本領也不差,可在水中與兩隻鼉魚糾纏 ,林不凡不免有點心虛。
好在時間頗多,林不凡只得耐著性子,繼續查閱碑文上是否存在著的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