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滇南痋術(第2/2頁)
章節報錯
據相關文獻記載,這蜮蜋長蟲又名霍氏不死蟲。
它的名字是為了紀念發現其化石的英國生物學家而命名的。
這種網狀神經的奇特生物,介於無脊椎與半脊椎之間,又擁有類似"太陽女神螺"一樣的保護殼,堅硬的外殼是它體內分泌物所形成的。
在自然界裡。
霍氏不死蟲沒有任何天敵,除非能把它整隻地吃下,用胃液完全消化。
否則!
只要留下一部分神經網,它依然可以生存下來。
這種蜮蜋長蟲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幾億年前的"寒武紀",無脊椎動物起源之時。
當時!
除了昆蟲之外的其餘動物,還處在低階的演化階段。
蜮蜋長蟲的原生形態,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躲過了無數次天翻地覆的物種毀滅,已經逐漸進化成了古往今來體型最龐大的蟲類。
很久以前。
遮龍山周邊的少數民族,發現了蜮蜋長蟲的存在,見其體型龐大,於是便將它封為山神爺供養了起來。
而且,他們還不定時的捕捉毒蟾蜍,予以祭拜。
隨著時間的慢慢延續,才造成紅色霧瘴的毒氣越來越猛烈。
據記載,古滇國有一部分人信奉巫神邪術,因為宇宙觀價值觀的差異,國中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這些信奉邪神的人為了避亂離開了古滇國,他們扶老攜幼遷移到瀾滄江畔的深山中生活。
這部分人的領袖自稱為獻王,象這種草頭天子在夏國曆史上數不勝數,史書上對於這位獻王的記載不過隻言片語,語焉不詳。
獻王,在夏國曆史上有很多位,不過並不是同一個時代,這裡除了古滇國的獻王之外,其餘的幾位獻王都不在雲南。
古時滇國人崇尚巫術迷信妖法,研究出一套利用“痋術”將怨念附到生物上的巫術。
怨念的力量很強大,人和生物被其控制後就會發狂瘋癲,兇殘成性。
山海經曾記載過古代滇國的邪惡貴族為統治周邊小國,利用“痋術”將奴隸異化成魔物,殺的周邊小國俯首稱臣的傳說,想來“痋人”與這些魔物有所關聯。
有關“古滇國”的史料,各種史冊中對神秘古老的“痋術”的描寫都是一帶而過,沒有什麼詳細的記述。
但是野史中,曾經提到過利用“痋引”使婦女感孕產蟲卵之事,一定要等到十月懷胎生產時,將女子折磨至死,這樣她臨死時的恐懼與憎恨,會透過她的身體,傳進她死時產下的蟲卵裡,這樣才有毒性,這是“痋毒”中很厲害的一種。
再把這些夷女或者奴隸,在子.宮裡種下“痋引”,等到她們生產蟲卵之時,先將女奴折斷四肢,反抱住剛產下來還沒有完全脫離母體的“痋卵”,立刻有一種類似於燒化了的熱松脂,或是滾沸的樹熯,那一類的東西,活活澆在女奴身上,連同她背後的“痋卵”一起,做成透明的“活人琥珀”。
等冷卻後,在錶殼面上刻滿“辵魂符”,這就等於把女奴死亡時的恐懼,哀傷,憎恨,詛咒,都一起封在了“琥珀”之中。
然而!
那剛被女奴產出的“痋卵”,生命力很強,不會輕易被滾沸的樹熯燙死。
繭狀物被打上細孔扣,就都被沉入這洞穴的深潭之中,“痋卵”透過那些蜂巢狀的地方,吸引水中的蜉蝣來吃,就在那無究的怨念中生存。
與其說是某種蟲,也許用有神經反射的植物來形容,會更恰當一些,它們根本就沒有任何意識,這些大肉蛹,只會憑神經反射行動。
所有的進食、繁衍等等行為,都在繭狀卵中完成,為了保持死者怨念不會減退。
從不會破卵而出,它們排出體內的排洩物,是一種特殊的物質,象是魚卵,又象是肉菌類植物,從蜂巢處被排出後,都附著在“死漂”的外殼上,逐漸會長成象透明蛆蟲的樣子。
而女奴體內的“痋毒”,也都儲存在了這些蛆形的物體之中。
獻王運用此法,使得女痋佣可以輪迴至今。
好在林不凡擁有百毒不侵之體,它可以直接無視那些毒瘴氣的存在。
在靜靜觀察了片刻之後。
林不凡抽出腰間的匕首,抬腳迎著飄蕩過來的女痋佣衝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