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看看這天地 第一章,春風少年
章節報錯
修真十九年三月十日,宜開光,採納,遠行。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暖春和煦的春風吹拂著少年們的臉頰,書院的七名少年早早的在門口彙集。今天,是啟程前往帝都求學的日子。
踏著和煦的春風與小夥伴出行遠遊,必然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這也是楊光從未感受過的事情,之前的十六年的歲月裡,從開始記事起,楊光的所有日子都在不斷的修煉以及和異族戰鬥,很少有閒餘的時光。這是楊光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春遊,和同齡人一起。
七名少年手裡都有方寸物,所以整個隊伍沒有任何累贅,七人空著手,就這樣踏上了前往帝都的路程。
帝都很遠,因為元氣回潮,沒有了飛機高鐵;帝都也很近,因為心向往處,總會到達。
書院唯一一頭可以代步的動物,就是老師謝長安養的三花毛驢,但是老師每次出門都會帶上它。所以,沒有代步工具的少年們就這樣一步一步,走著去帝都。
陽春三月花如海,路上行人稀疏,七人的隊伍走的稀稀疏疏,到底是少年心性,一路走來,不是鍾辰亮停下來觀察路邊的動物,就是袁應農又在路邊發現了新的農作物,又或是秦伯璋看到一條小溪,停下體會山水之意。以至於整個隊伍行進很慢,大師兄孔愈不得不不斷的催促著師弟們加快腳步。
———————————————————
狹小的牛車上躺著八名少年,正是書院一行七人。
只靠步行,總有人走走停停,嚴重拖慢了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幸好,路上遇到了一位送孫子去帝都求學的老人家,不嫌人多,願意捎上著七名徒步前往帝都的年輕少年。老人名叫徐明,孫子叫徐理,雖然是從偏遠山溝出來的,但是從老人的談吐,不難看出也是讀過書的人,也許是因為和他孫子年級相仿的原因,老人對書院七人很熱情,當知道七人也是前往帝都求學後,便主動要求帶上七人。至於老人的孫子徐理,雖然一直緘默不言,但是也是彬彬有禮的,並沒有對七人佔了本就狹小的地方表現出不快。
一頭牛拉著一輛破舊的平板車,車上堆著一堆堆雜物。車上的少年神態各異,有人盤腿坐著、有人躺著、有人坐在車邊晃盪著雙腿,看著遠方。
徐理性格溫和,雖然不愛言語,但是和袁應農很是聊得來。徐理今年十七歲,元氣回潮的第二年,一家人就被一隻被元氣強化後的的吊睛白額虎殺了個精光,爺爺因為帶著他出去玩,剛好不在家,所以僥倖逃過了一劫,自那以後,爺孫倆相依為命,靠著家裡剩餘的幾畝薄田,辛勤勞作,撐到了現在。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徐明還是從小就在培養徐理讀書識字,不論家裡多忙,也不會耽誤徐理半點。現如今,徐理已經十七歲了,徐明深知實力的重要性,所以變賣了家裡所有的東西,僅僅留下一輛牛車,說什麼也要送徐理去帝都修真學院學習。
楊光很喜歡眼前這個叫做徐理的少年,雖然他和四師兄聊的大多數都是自己聽不懂的,但是能和四師兄袁應農聊的那麼投緣的人一定也很厲害。每當和袁應農有分歧的時候,徐理彷彿變了一個人,引經據典,口若懸河的和袁應農辯論起來,絲毫沒了之前沉默寡言的樣子。楊光就在旁邊默默的聽著,時不時在心裡給徐理豎個大拇指。
同樣在旁邊傾聽的還有二師兄秦伯璋,比起楊光的一竅不通,秦伯璋總能在關鍵處發出由衷的讚歎,但是卻從不參與兩人的辯論,只是在旁邊默默的傾聽。而那徐明老先生,則坐在車頭,悠閒的趕著車,任由自己的孫子和後面那群初次見面的少年打成一片。也是,一群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徐明笑了笑,哼起了小曲,那首兒子小時候最喜歡聽的小曲。
——————————————————
大陸的最北方就是北境,連綿不斷的雪山下是一片廣闊的森林,再往南,一道橫貫東西的巨大黑色長城巍然佇立,翻過長城便是內陸草原,而帝都就在距離長城二十里處,過了長城,帝都便近在咫尺。
大陸的西面也是連綿不斷的雪山,山腳下則是平坦的草原,但是人煙稀少,多是牧民,探索者之一的江念凡便在眾多雪山中最高的那一座靈山建立了眼下的佛宗。
大陸的東面則是成片的森林,常青森林,哪裡棲息著整片大陸絕大多數的野獸。而在大陸東北方的秦山山頂,就佇立著探索者趙子期的鬥靈教。
至於大陸的南方則是一望無際的南潯沙漠,元氣回潮之前,那一塊一直是帝國的武器試驗基地,元氣回潮之後,南潯沙漠裡面無數的毒物也被強化,現在鮮有人至。沙漠的東南方是一片臨海平原,燭舞就在那裡建立了散修聯盟。
波濤洶湧的久江橫貫大陸中部,滋養了兩岸的人民,而在這久江的中部也就是大陸的最中央,佇立著大陸最繁華的城市——久安城。
七人跟著徐明爺孫二人趕了十七天的路,此時正隔著久江遠遠的看著這座巍峨的城市。
元氣回潮之後,大多數的橋樑都已經分崩離析,只剩下少數幾座靠著純天然的材料人工建造的橋樑倖存下來,很顯然,寬闊的久江上面是沒有人工橋樑的,而天色已晚,夜裡乘船過河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徐明選擇現在對岸一座小山的破廟裡暫渡一夜,第二日在尋船過江。
小山無名,破廟更是無名,也許曾經有過名字,但是看上去荒涼已久,鮮有人至,所以廟前的牌匾早已不知所蹤。
破廟位於半山腰處,整體規模不大,只分前後院,前院是大殿,供奉的神像已經破碎,看不出是哪家的神明,大殿的柱子上隱約能看出些圓形的圖案,應該是之前廟裡的標誌。而後院則是兩間房間,只不過房頂已經破的不成樣子,倒是大殿屋頂健全,所以一行人選擇在大殿過夜。
“這山雖小,但是隱隱約約有野獸的嘶吼,林中稍有飛鳥停留,看來是有野獸盤踞於此”徐明看著安靜的林子隱隱有些擔憂。
“有塊地方遮身總比睡在野外要安全一些。”徐理安慰著自己的爺爺。
“徐老爺子不必擔心,猛獸我可見多了,大不了一劍斬了便是。”李旻揚了揚手中的長劍,示意老人家不必擔心。
“是的,老爺子,我們七人都是修士,境界雖不算太高,但是對付些許野獸還是手到擒來的,老爺子放心好了。時間不早了,這破廟太過髒亂,我們先簡單的收拾一下吧。”秦伯璋寬慰了下老人,率先動手收拾起大殿中央的空地。
九個人各自選了一塊地,簡單的收拾了一下,便歇息了下來。徐明則支起鍋,開始做飯。
夜色漸濃,玉兔東昇。
一聲聲野獸的嘶吼傳來,打斷了楊光的修煉。
“是老虎!我不會認錯老虎的叫聲!”徐理看著睜開眼的楊光笑著解釋道,少年笑如春風,隨後低下了頭繼續看書,只是微微顫抖的肩膀透露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楊光掃視四周,徐理和孔愈藉著篝火的餘光讀著書;李旻在殿外練著劍;秦伯璋正打量著讀書的徐理出神;其餘的人已然入睡,偶有鼾聲傳來;楊光默默運氣《靈血煉體決》,淡藍色的元氣緩緩升起。
少年和少年各有不同,有人安逸的活著,肩膀上卻挑著草長鶯飛;有人堅韌自強,肩上卻扛著江山社稷;有人面如春風,肩上卻揹著人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