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名望,自然是坐在了第一個,然後是各州牧,之後是各郡郡守,人數足足的有三十餘眾。

至於另外一邊,自然是劉虞的備選。

如果劉虞不聽,那麼右邊的人肯定會從左邊的人中進行選擇。

所以大家都是知道該怎麼做,至於其他的,他們也就不管了,先聽再說。

劉虞字伯安。

漢室宗親之後。

真正的宗親,全族有族譜可查,人人皆知。

而且為政寬仁,深受百姓愛戴。

如今再加上自己已經是有屬於自己的一州之地,而且還有這麼多的人認可自己。

對於劉虞來說完全的是天時地利與人和,三樣都已經佔了。

但是劉虞也知道,自己如果不想成為一個傀儡的話,那麼兵權這個東西自然是不能夠外放的。

所以他需要做的還是要籠絡自己的親信。

但是這種事情也不能夠現在就著急的做。

這些諸侯們的心思已經是非常的明顯了,如果收了他們的兵權,這就有點漢朝出氣的七王之亂了。

那樣的自己可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來進行解決。

所以劉虞一直不同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你就算是當了皇帝,那麼實際控制的可能也就一州之地,其他的人都是想要那個官爵,至於說是不是真的聽自己的話,基本上可以肯定,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如此的話也讓劉虞明白,現在的自己所能夠做的事情也非常的少。

於是想了一下,劉虞看著諸侯們一個個熱切的看著自己,於是開口說道:“諸公會於方城,可有所請?”

很直接。

他也不打算拐彎抹角了。

“公,宗親之後,如今鎮守一州,遇天下崩壞,當以高祖之名,帶領我等,平逆賊,復天下。”

司空楊彪聽到了劉虞所問,頓時來了興趣於是直接的大聲說道。

隨著他所說,在座的諸位也是人人都有所請。

有人說,天下不能亂。

有人說宗親要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

有人說天下還是劉姓的,是誰都一樣。

有人說,大家當團結一心。

如此種種,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突然的站起來說,大哥,你就是我們的大哥了。

劉虞看著眾人,總感覺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這不應該是大家一群跪請自己稱帝,然後自己三次不允嗎?

這樣才能夠顯得出來自己並不是很情願,而大家很堅持嗎?

怎麼這些人都表現的那麼的剋制?

不是想要大官和封賞嗎?

劉虞表現的非常冷靜,甚至是都沒有人去回應。

而跪坐在右邊最上首的袁紹,然後又看了一眼司空楊彪,然後兩個人一起起身。

看到這兩大世家的人開始表態,其他的人也不在顧左右而言他,而是一個個的都看過來。

袁紹和楊彪兩人來到了殿中,直接就是三跪九叩。

然後袁紹開口說道:“公今日會於方城,見各路諸侯,心繫天下,我等自然是願意尊公為主,如今天子年幼,不能治理天下,又被逆賊董卓把持,天下無人聽召,民心不在,漢室瀕危,望公能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以我等為臣,匡扶漢室,重振漢風,平定天下,人民安居樂業,大漢萬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