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這邊在進行著謀劃,而董卓軍這邊也是在進行著防備。

其實在之前的時候董卓就已經是有了想法,在他的計劃中如果呂布真的殺過來的話,那麼他也只能是暫避鋒芒了,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在這個洛陽這個地方實在是被很多的人盯著。

只有回到了自己的大本營才安全。

而且他的想法本來就是對洛陽進行那種能控制就控制,不能夠控制就撤回去,然後在徐徐圖之。

當然這也許就是故土難忘吧。

畢竟他的根在西北。

而且,自己的這些士兵有點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

所以他也沒有多加制止。

也許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人平復情緒,如此也就能夠繼續的聽自己的話。

所以董卓知道自己的兵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有了這樣的想法,李儒也就很快的猜到了董卓的心思,於是李儒就說道:“主公,吾知你有心西遷,長安有崤函之險,有潼關為輔,進可攻退可守。”

李儒話沒有說很多,但是卻讓董卓聽的明白。

現在黃河北岸的呂布已經是被擋住了,而關東的那些人則是還有虎牢關以及汜水關當作戰備之地。

這是初步計劃,不管怎麼樣,打還是要打的。

所以現在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守一下,畢竟董卓覺得這些人是一盤散沙,自己說不定能夠防守的住。

對關東那邊的人是這樣的想法,然後在這個時候董卓看得就是呂布所在地,只要把這猛虎抗住,其他的人根本就不是問題。

所以董卓就開始讓李儒給前方的人下令。

在箕關一戰。

文士賈詡失蹤,李傕只帶著大半的殘兵退回來。

手下的武將也是所剩不多。

不過並沒有成建制的損失,所以軍容還在。

還能夠繼續的用。

當然為了穩定軍心,董卓好酒好肉的送到了黃河邊。

並沒有處罰他們的戰敗之罪,而是犒賞。

這讓那些敗軍也是稍微的恢復了士氣,然後一鼓作氣的把整個黃河渡口守的跟個鐵通一樣。

而且那些浮橋已經是做好了焚燒的準備,一旦呂布軍強攻,那麼他們會在第一時間燒燬浮橋。

讓呂布軍沒有辦法從浮橋上攻過來。

但是這個東西也並不是說現在就能夠燒燬,畢竟北方和洛陽的聯絡靠的就是這些浮橋。

如果斷了,那麼只能是繞道了。

那樣就會浪費很多的時間了。

所以只要戰事不吃緊,這個東西還是要留下來的,當然這只是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