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正好。

所以一樁交易也在這個時候開始。

呂布讓人拿出來很大的箱子,箱子裡全是這種白得如雪一樣的精鹽。

這些商人們都看得呆了。

這麼多的鹽,他們肯定是沒有財力買走的,因為他們自覺帶的這些粗鹽根本就不夠零頭。

當然他們也希望能夠帶走這兩大箱子的精鹽,那麼也只能是抵押東西了。

一大車一大車的粗鹽被卸了下來,呂布告訴了這些人,兩箱子精鹽可以拿走。

但是下一次來需要更多的粗鹽,同時只要是生產建設需要的其他物資也都是可以進行交換的。

這些人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下來。

當這些人走了之後,其他的人也是沒有想到這些精鹽居然這麼的之前,至於卸下來的龐大貨物,則是被分成了好多份,一一的運送到了軍帳中。

在這裡的交易定下來之後,呂布就提純出了更多的精鹽,這些東西都是自己貿易的根本。

而且呂布還會和其他的人貿易,不單單的是讓這些食鹽販子在中間賺差價。

在交易結束的第二天,整個南匈奴所覆蓋的區域內,各種小於十五歲的男孩子們都是被部落被家長們一一的送到了匈奴王庭。

當然,真正送來的並不多。

並沒有想象中的有成百上千。

雖然說匈奴王庭在整個南匈奴活動範圍的中心區域,但是很多的人還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走。

漢人是傳香火的概念,匈奴人則是想要擴大自己的部落。

所以當出現在了呂布面前足足有一百多個適齡的孩子之後,也是感覺到非常的滿意。

不過雖然人多,呂布卻只是收了一些強壯以及年齡在十到十二之間的孩童。

呂布的計劃是讓他們成長為自己乾兒子們中的第二批,等著這十個乾兒子能夠領軍一方,鎮守一方的時候,這一批的乾兒子們也剛好是堪用的時候。

生活在草原上的這些孩子。

他們從小就開始了放牧,對於騎馬搭弓射箭那是生活的本能。

所以呂布在確定了之後,算上匈奴人總共收了二十六個孩子當乾兒子。

其中匈奴人有十三個,漢人有十三個。

他們從小就被分成了左右兩軍來進行培養,每一個人的擅長在這個時候雖然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在接下來的教導之後也就會讓他們朝著自己所擅長的方向走。

這二十六個人中最大的有十二歲,和包雲是同歲,但是比包雲還小一點。

這二十六個人平時的訓練還如之前那樣,不過這一次教導他們的就會換成他們的十個哥哥。

呂布讓人把名字都一一的記錄下來。

然後隨時的把他們的成長狀態記錄下來,然後他會選擇優秀的親自教導。

現在,大漢馬上就要發生非常重大的事件。

所以呂布是沒有四年的平穩時間來教導他們,只能是讓他們在訓練中擇優培養了。

而且因為手底下管理的人很多,呂布每日也非常的忙碌,安排了人去訓練就不再多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