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其專業科學知識,正在著手開發新式作戰武器。

隨著戰場局勢改變,武器也要做出相迎調整。

比如那些投石炮車,以及手投擲汽油~彈。

這些東西,似乎極其不適合眼下戰場需求。

十里坡之戰,安邑縣新兵也是派出投石炮車支援,以及投擲小隊汽油~彈掩護。

無奈十里坡地勢十分廣袤,又加之地面屬於那種山地,很少有燃燒之物。

使得投石炮車和投擲手發揮威力被大大縮減了。

於是在十里坡之戰後,葉弘便招集工匠人一起做了一個簡單戰場總結。

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適合十里坡作戰新火器。

當葉弘走到軍需庫門口時,便聽到裡面激烈爭吵聲。

其中一人高聲吶喊,“這樣不行,太冒險了,萬一油脂燃燒不足,會傷及我們自己人的”。

另外一個卻執反駁意見說,“燃燒時間可以透過實驗精準掌控,總之這個武器是目前對十里坡地形威力最大火器”。

還有人符合,各自支援不同立場。

這樣學術氛圍,在西山學院早已習以為常。

這些年青匠人,不像他們祖輩那麼墨守成規。

事事都聽他們老一輩的。

他們可是系統上過新學院的,因此他們理解力早已超越祖輩匠人傳承。

因此他們才會有底氣在權威面前表達自己意見。

也是看重他們這一點,葉弘才會將他們帶出西山學院。

這一次,也算是對他們終極考驗,若是他們合格後,將會成為下一步,新西山學院骨幹。

之前西山學院由於大都是老匠人打造出來的。

因此其內缺乏嚴禁科學理念,使得很多科學實驗受阻。

因此葉弘早就動了要重建西山學院念頭。

只是事情不可操之過急。

畢竟匠人們那種祖祖輩輩相傳繼承以及師徒關係短時間內無法被撼動。

新西山學院最終還是要著落在這群年青匠人身上。

葉弘站在門口傾聽了一會兒,便踱步走進去。

他大致聽明白了,這些匠人爭論的是,空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