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可能冒這麼大的風險,透過運載機編隊航空運輸的方式,運往先頭部隊。

相比之下。

最為穩妥的方式,是秘密調集一批裝甲運輸車隊。

瞞過生電集團的眼線和衛星的監察。

以最快的速度,透過陸路運輸的方式,將這一批至關重要的物資和裝備的補給,運輸到先頭部隊的手中,成為對抗生電集團的利器。

而為了防止生電集團偷襲。

聯邦和聯盟還派出了精銳傭兵小隊,一路負責護送的任務。

而在遙遠的另一端。

位於混亂區域內的先頭部隊指揮部內。

一些指揮官正在排查著運輸線路的隱患,爭取派出部分兵力,提前抵達預定的交接地點,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

“補給的運輸線路很保守。”

一名戴著眼鏡的指揮官說道:

“為了最大可能地防止生電集團衛星的探查,此次護送的裝甲車隊,都選擇了十分隱蔽或是難以透過的路線。”

“雖然這樣一來,車隊的行進速度會大打折扣,但確實能夠讓安全度大大增加,將暴露的風險降到最低的程度。”

而旁邊另一名指揮官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沒錯,在透過這一片比較崎嶇的山地之後,車隊就會行駛進混亂區域。”

“根據現在的路線規劃,運送物資的車隊,一共會經過這幾座城鎮。”

“分別是混亂區域最外圍無主之地內,和發生過生化災難的十三號地區、K城十分接近的X城鎮。”

“城鎮規劃比較鬆散,道路寬敞,建築空曠的896號城鎮。”

“以及和我們先頭部隊駐紮區域最接近,但也是面積最大、最為錯綜複雜的黑色城鎮。”

“那裡曾經是無主之地的核心地帶,商業經濟發達,但在幾年前突然衰敗,現在仍舊有不少的人口居住在黑色城鎮中。”

“這些地方,都是車隊容易暴露的位置。”

“極有可能遭到生電集團的伏擊,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接應準備,否則說不定就會出現在我們預料之外的事情,從而打亂我們接下來的戰術佈局。”

於是乎,指揮部內劃分出三個區域。

第一區域,負責商討和生電集團的作戰策略,制定接下來的戰鬥方針,同時也預估著生電集團可能會採取的戰術策略。

這一位置的指揮官數量最多,壓力也最大。

而第二個區域,則是要時刻掌控戰場上的變化,並根據這些突然產生的變數,對戰場上的各兵種部隊進行細微的調整。

至於最後的第三區域。

則是剛剛劃分出來不久,由三名指揮官構成,專門負責和這一批物資進行對接工作。

就這樣。

在前線的先頭部隊,以及後方的聯軍總部的共同引導之下。

裝載有大量物資裝備的裝甲車隊,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晝夜不停地趕路。

藉助著山地地形的掩護,躲過了生電集團衛星的探查,並在脫離複雜地形之後逐漸加速,向先頭部隊所在的位置,快速奔赴而去。

打破僵局的機會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