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藤木表面都比較粗糙,一般是多刺植物,要使用首先就得把它打磨光滑了。

待雲錦到城裡買齊全了工具之後,喬明瑾便帶著人剝皮去枝打磨了。

這年頭也別指望有什麼打磨機床什麼的了,全是手工。刀具是必須的,磨紗紙那也算是細磨工具了。

好在條件雖簡陋,但這年頭的效率還算不錯。歷朝歷代都少不了優秀的手工藝人。這些人往往就隱在鄉野不為人知。

她在村裡請來做過竹椅的幾位老大爺。給她提了好些中肯的意見,讓喬明瑾混沌的腦子得以清明不少。

材料衙後,經過粗打磨細打磨,就要進行製作了。

製作中的彎曲定型至關重要。這年頭可沒有什麼火槍進行熱處理,只有用原始的火來進行烘烤。

好在這農家用火烘烤木料竹料藤木之類以至彎曲定型極少沒人不會的。當初喬明瑾賣竹耙時自己就做過不短時間這個工作。

有村裡幾位大爺在旁邊鎮著。作坊的師傅偶爾也會出來提些意見,喬明瑾便只管設計圖樣的事。

這東西也不難模仿。沒什麼技術難度。

看了一眼,回家自個擰巴扭巴的也能拗一把出來。又不拿去賣,自家用用還是能的。自家都能做的,就怕沒人會掏這個錢。

這鄉人的動手能力從來就不能小瞧了。

若不是喬明瑾請著這些人來作坊參與制作,只怕這些人都要砍一胸家自己拗一兩把來。模仿是一定的。

觖決的方法,一是要麼壟斷材料,二是要麼一直比別人新奇,不斷出新。

壟斷材料不太同能。下河村可能有幾分把握,可別的地方,怎能做到?

也就指望能搶著做一些新意新奇來。

喬明瑾便又開始了埋頭畫圖的日子。

藤條椅的製作時間並不像根雕一樣所需那麼長的時間,兩者的市場定位也不同。也許做一年的藤木製品都抵不上一個根雕的。

也就是解決些人工,賺些小錢罷了。沒指望靠它能賣個高價,致富什麼的。

經過加工、組裝、編織、纏花、再打磨、拋光、刷漆上油之後,一張純藤條製作的藤椅也就算做成了。

第一張藤椅也不是什麼花哨的,盤花也簡單的很,很普通的樣式。但是成品做出來後,還是讓眾人欣喜了一把。

結實還輕便,成人一隻手就能舉起來了。從前院搬到後院,每天從房裡搬到屋外幾十個來回,一點問題都沒有,氣都不帶喘的。

眾人圍著它很是歡喜。

挨個坐了一遍之後,又以十二分熱情投入到下一個成品的製作中去了。

周管家來看過一遍之後,又看了喬明瑾所繪的圖紙,也讚不絕口。次日就拎了周宴卿過來看了。

周宴卿圍著第一件成品轉悠了好幾圈,又傻子一樣舉著它走了幾個來回,再細細看了喬明瑾的圖紙,便圍著喬明瑾上上下下一通不錯眼的打量。

“你這腦子是怎麼長的?”

喬明瑾聽了白了他一眼。沒搭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