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們知曉如何突破,卻不知道為何突破,而蘇漾和顏安然最新調研出來的結果,基本可以證明一個猜測,那就是具備了個人意志的靈力,是幾乎所有元嬰境修士的共性。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因為所有的元嬰境修士都知道自己的靈力就相當於自己手腳的延伸,所以具備個人意志的靈力這樣的結論,本來就是眾所周知的。

這樣一來,就能說明蘇漾和顏安然自己調研的結果沒有意義了嗎?

不,他倆在這個看法上達成了一致,甚至專門請來了有關部門裡以為對於各類功法的研究都非常深入的老前輩來進行深入的調研。

調研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隱藏在眾所周知的“真相”中所不為人知的另一個方向。

那就是——

到底是修行者晉升元嬰了以後,使得自身靈力蛻變,成為如同手腳一般意志的延伸,還是……

是修行者先透過了功法裡記載的種種經驗辦法,讓自己的靈力發生蛻變,擁有了自我意志,於是他們才成為了元嬰境修士。

這兩種結論的前後關係不一樣,所帶來的意義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從種種情況來看,兩種說法中第二種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大,如果自己沒有使用“一段記憶”,那過上個一兩週,具體結論就會出來了。

如果蘇漾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麼在那本書裡面記載的內容,就變得非常可怕了。

這名故事裡的天驕,直接一開始就知道了晉升元嬰的本質,不是功法裡的那些晉升法門,而是真正意義上更深層次的東西。

他不是在授人以魚,而是在授人以漁,直接給那個世界灑下了晉升元嬰境的種子。

然後再回過頭來看他說的那句話的其他部分:“靈力如此,符文如此,堪輿術亦是如此,世間萬物莫過如此,以情入道方能刻骨銘心。”

什麼叫做“靈力如此,符文如此”?

符文確實是如此,以強烈的情緒灌注到基礎符文中,便可讓基礎符文產生對邊,從而變為情感符文。

這不恰恰和這本閒書中主角說的話對應上了?

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之所以會靈機一閃,想到將情感灌注到符文之中,本質上就是受到了這個故事的啟發。

作為一個從網文讀者蛻變過來的網文作者,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看過了多少的網文,這些網文內容中絕大多數都已經沉入了記憶的大海,難以尋覓。

但是當他碼字的時候,有時候腦裡會靈光一閃,蹦出一些奇妙的話語和內容。

其中有很多真的是自己想出來的,但是依舊會有一部分,會被讀者在本章說裡指出,指出這樣的內容他們曾經在某某書中看過。

後來閒來無事,他曾經慕名去看了那些書,然後會驚訝的發現:“這書我看過。”

等到了這個時候,他甚至已經不明白,到底是他看了這書後,本能的記下了這些片段,然後在碼字的時候靈光一閃用了出來,還是真的是自己奇思妙想多而用了出來了。

如果是前者,那這本質上就不是你自己的創新了,哪怕你不記得,但這樣的內容實質意義上是源於這些片段最開始所在的那本書的作者的。

如果換上套娃的思維,我靈光一閃得到的靈感是別的作者靈光一閃得到的靈感,而我甚至不知道別的作者靈光一閃得到的靈感是不是從另外的作者那裡拿到的靈感。

從事實上來說,這樣的創意就是最開始發現了這東西的那個人的,我們這些人都是後邊的借鑑者。

但是從心理上來說,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他借鑑了那個作者的內容,他甚至可能會在夜深人靜的晚上為了某個“借鑑”來的片段沾沾自喜而露出傻笑,他啊,是真的以為這個創意是自己的。

所以在看到這個故事之後,蘇漾甚至不知道自己發現情感符文的存在,是不是真的從這本閒書裡得到的靈感,而他自己卻不自知了。

這算什麼?閒書照進現實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