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小修士還好,妖管總署徵召他們的時候無論願不願意,都必須要積極響應,但隨著實力越來越強,全力將會不可避免的轉移到修士個體身上。

拳力即是權力,到那個時候,別說是從修士身上獲取更多的好處,沒有被頂尖修士們圍剿都不錯了。

但後來在瞭解到了洞天的存在,他就明白了這個迴圈是從哪裡來的,真正促使整個修行界不走向崩塌的,恰恰就是那些外敵的存在。

東亞文化圈記憶體在的妖獸又不是隻留在寰宇,寰宇周邊還有更多的國家值得他們去佔領。

或者說,如果有機會更輕鬆更簡單的從其他國度收繳到更多的資源,為什麼一定要在寰宇這個硬骨頭上死磕?

打從一開始,遭受妖獸肆虐最嚴重的區域,就不是寰宇,而是寰宇周邊那些認同妖怪文化,又有妖怪肆虐的地方。

在妖獸肆虐的並不多的情況下,妖管總署的主要戰鬥精力還是放在那些頂尖的妖獸族群之上,絕大部分都相安無事,最鬧騰的大概也就只有在南海遊蕩著的何羅魚。

總體平穩的情況下,就算是殺戮妖獸獲取資源,也必然不毀趕盡殺絕。

無論是考慮到可持續性發展還是其他的一些因素,從妖獸身上獲取的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

就憑這樣,怎麼支援整個修行界的運轉?

在以前宗門時代,還能透過頂尖宗門對其他小宗門的剝削來維持修行資源的數量,可在現在,人人都有晉升渠道,哪怕未必那麼暢通,妖管總署去那裡獲得更多的資源?

就憑藉像弦月境那般的秘境嗎?不夠的,必然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現在修行人數已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修行人數的峰值,這麼大的體量加持之下,平均資源消耗每多出一點,所帶來的壓力都會是無比誇張的。

後來,他知道了洞天的存在,心中就有所領悟了。

是洞天,洞天中的敵人,或者說就算不是敵人,但對待寰宇也不那麼友好的生靈,他們的存在對於寰宇而言是個威脅,但對於修士而言又何嘗不是。

因為他們的存在,妖管總署那些成長起來的修士深深的認識到了,如果不將他們驅逐出去甚至是徹底打服,那背後的家鄉就危險了。

修士又不是走的無情大道,他們的身後有親人朋友,有巨大的關係網,向著寰宇更深處進軍,自然需要一個安穩的後方。

什麼樣的後方叫做安穩,可控的疆土和能夠形成內迴圈的社會體系。

所以,如果一開始是妖管總署在“要求”修士們前去開拓洞天世界,那當他們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會主動的去開疆闢土。

那個時期他們的修行資源主要就來源於洞天世界,而開拓出來的洞天總是需要人管理和有效利用資源的。

而一個有著強而有力的修士站臺的勢力,一個將他們培養出來的勢力,對於他們而言自然就是帶有先天好感度的。

無論是出於傳統還是出於情感,他們都願意在付出一定代價的情況下,讓妖管總署去為他們統籌和分派資源。

這種感覺,就叫做心安。

雙方之間的需求同步了之後,自然就能達成一定程度的目標一致,更別說有很多修士並沒有打算獨立出去,而是選擇直接在妖管總署內任職,成為一個又一個洞天的守護者了。

而佔據這樣群體中最主流的,就是走靈力修行體系的修士。

洞天世界有待開發,需要更多頂尖的修士過去完成征服或是共生,所以靈力修行體系缺頂尖修士,但不缺沒什麼天分的普通修士。

靈力修行體系之外的其他修行體系資源略有富餘,他們不僅缺少中下層的修行者,更缺少有相關天賦且能在這個體系裡深耕的人選。

而資源,放在什麼時候都不嫌多。

蘇漾其實已經隱約猜到了自己的研究可能會引發軒然大波,但依舊還會選擇了將這個研究給放出來。

但現在他發現,局勢已經完全超過他的理解了。

一如當年將原子彈研究出來的人,雖然知道原子彈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但是也不會第一時間想到,有核成為了國家實力強盛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

甚至於,如果你的核威懾能力足夠的強,接二連三的打通幾個深淵副本,還能獲得超級獎勵“五常准入券”,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休養生息的可能,最終才決定了經濟繁盛的根基。

而一開始僅僅只是為了能讓修行者中資質相對普通的人,找到一條對於他們而言更容易走通的道路,但在提交到妖管總署之後,事情就變得大條起來了。

只能說妖管總署因為當年那一場衛國戰爭,使得本來就很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症加速到了絕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