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王搖搖頭,語氣有些不屑,

“那些詞不行,我想創作出來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華夏風歌曲。”

他又換了種表情,笑道:

“不過幸好在節目上遇見習山,當聽見這首‘青花瓷’,我直接眼前一亮。”

高松本來就是寫詞的頂尖人物,第一次看這副歌詞的時候,同樣也感到驚歎,用讚賞的語氣說:

“習山能在雙2的年紀寫出這副詞,可謂是前途無量。”

習山心虛,有點愧不敢當,

“兩位老師,你們過譽了。”

周天王詢問道:

“你是這首歌的創作者,剛剛聽完編曲後,有沒有什麼值得改進的想法?”

“這麼多頂尖人物的心血,聽一遍哪夠?”

習山跑去聽‘青花瓷’的編曲,周天王和高松在旁邊坐著聊天;高松看著習山,目光中帶著審視,詢問旁邊的周天王,

“老周,你說他能提出什麼想法嗎?”

周天王笑道:

“習山可不簡單,你可別小看他。”

說完後又補充道:

“最好能找出毛病,那就代表著這副詞有提升的空間。”

習山雖然記得‘青花瓷’這首歌,但編曲這種東西,哪能一筆一劃的刻在腦海裡;他聽著耳機裡的伴奏,感覺和歌曲非常契合,想來和原版比起來,不說超過,最少也差不多。

又聽了一遍人聲加伴奏,習山想起前世聽這首歌的時候,裡面好像加入了鼓聲,配合著每句詞的重音節,顯得特別有節奏。

他腦海裡思索了一下,又把這種想法否決了;鼓聲太過粗狂,加在裡面容易破壞整體的氛圍。

記錯了嗎?

習山有些不太確定,周天王看他在思考,問道:

“你有想法了嗎?”

習山把自己的思路說一遍,周天王點點頭,興奮的說:

“跟重音節相契合,好想法,但這種樂器的聲音不能蓋過人聲,不然會破壞歌詞的營造的意境。”

高松在旁邊暗暗稱奇,他這兩天聽過很多次這首歌的編曲,一直沒發現有該進的地方,但習山只聽了一會兒,竟然就有發現。

習山說出對新加入樂器的想法,

“樂器的聲音必須細膩,要雁過留痕,對它有印象但印象不深刻;而且還要有特點,和人氣區分開,並且不能蓋過人聲。”

3人在一起討論,最後還是周天王想到了,他這段時間對傳統樂器有所研究,興奮的喊:

“編鐘~”

高松被提示後,跟著說:

“對,編鐘,一組有很多枚鐘體,大的青銅鐘發聲完全符合這種聲音。”

編鐘發聲的原理是:體型越小,音調就越高,鐘體越大,音調就越小;但因為它是金屬,雖然音調小,但還是很清脆悅耳。

習山腦海裡回憶著編鐘這種古代樂器,心裡又冒出疑問,擔心的說:

“現在還有人會演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