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魁拔世界觀修煉體系背景故事簡要概述》(第2/4頁)
章節報錯
因為任何震動都會有一定的頻率,“脈”也是有頻率的,“脈”的頻率被稱為“脈頻”。
我們能感知的世界是由脈頻相同的脈構成的,從夸克到電子到原子到分子到無面物到有機物到生命體,石頭、空氣、樹木、動物等等,構成他們的脈的脈頻都是一樣的。
而另有一些由另外一種脈頻的脈構成的事物,則是我們感知不到的,就像光可以穿過玻璃那樣,輕易穿過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或是就與我們這個世界並存於同樣的空間位置上,而對我們的世界毫無影響。
可以這樣想象,就在我們正在喝茶的這個房間的這個位置上,可能是另一個我們無法感知的世界的戰場,很多人正在那裡浴血廝殺,而我們什麼也感知不到,他們也感知不到我們。
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所謂“元泱境界”裡,那些被地界生物稱為“外星人”、“天人”、“神”的族類,實際上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既不是來自於地界之外的遙遠星球,也不是來自於空中雲彩上邊的某個地方,而是生活在與地界基本重合的空間裡,說是鄰居也不為過,只是平時互相看不到而已。
這種互不感應的情形本來可以永遠持續下去,然而,魁拔紀元前74年,非地界空間中一位叫泱的探索者,無意之中發現了某些脈頻極不穩定的區域實際上可以做為連線兩種空間的通道來存在,他把這種通道命名為“曲境”。
魁拔前72年,泱成功地透過曲境到達地界空間,與地界生物進行了為時六年的接觸,期間的經歷記錄在他之後寫成的《滄瀾散記》中。
魁拔前66年,泱又透過一個新發現的曲境,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裡,把大量的見聞傳達給自己的同伴。根據地界生物對他的稱謂,泱把自己所屬的種族命名為“神”,神族所處的空間命名為“天界”,地界生靈統稱為“妖怪”,天界與地界合稱為“元泱境界”。
從此,兩個世界之間再也無法迴歸到往日相安無事的寧靜中了。
在被稱為“妖怪”的地界生物中,認為“神是有害的”一直佔大多數。即使後來因為魁拔的出現,妖怪們不得不一次次藉助神的力量來對抗這個超級惡魔,那也只是無奈之舉,在內心深處,他們一直對神懷有警惕。
誰也說不清,這些來歷不明的漂亮男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街面上頻頻出現的。民間流傳著一些據說是出自目擊者的說法,有的說,這些人是坐著一種象船一樣的東西從天上飛過來的,那船很大,後來落進海里去了;有的說根本沒用什麼船,這些人就是直接從天上降落下來的,故而稱之為“天人”;還有的說,其實那些人並不是來自空中,就是直接從空氣中突然冒出來的,一露面就和人們笑嘻嘻地打招呼……
實際上,這些說法都是對的,描述的是神族透過不同種類的曲境來到地界的情景。
在人們還沒有弄清楚這些神秘人物的來歷的時候,他們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並不稀有的程度。很多國家的首都、大城市都有他們的蹤跡。儘管他們顯然有意把自己打扮成普通妖怪的樣子,還給自己編造了種族身份和聽著很正常的姓名,但人們還是很容易地把他們辯認出來。
他們長得都很好看,服飾鮮亮,做事得體,任何交易上出手都比較大方,臉上總是帶著討人喜歡的笑容。據跟他們接觸比較多的人講,他們來地界的目的主要是旅遊,感受完全不同的世界和生活。再有就是想透過兩個世界一比一百的時差,讓自己在時間程序飛快的地界快點兒長大,長成最美麗的樣子。
他們越來越知道怎麼把自己藏身於地界眾生之中,從服飾到口音都越來越難找出區別,但他們比較特別的思維方式還是能讓人一下就知道他們是異類。
“你們嘴上說的愛,就是x玉的另一種說法吧?”
“象你這樣的笨腦袋,為什麼要浪費時間讀書呢?把書交給聰明人去讀吧,然後照聰明人說的去做就是了。這樣才有效率不是嗎?”
“你們這樣弱的能力怎麼可能對抗魁拔呢,理性一點吧,趕快投降。”
他們勸妖怪們向魁拔投降,自己卻去與魁拔作戰。在之後六七百年的時間裡,他們的軍隊接連三次消滅了惡夢一般恐怖而強大的魁拔,每一次都付出慘重的代價。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地界就只能由魁拔來統治了。
在一代又一代懷疑者尖刻的目光下,他們不但沒有表現出任何可能會對妖怪們造成傷害的可能,相反,他們和善、樂觀、直率,越來越討周圍的妖怪們喜歡,很多妖怪都認為他們實際上比同類更容易相處。尤其是商人們,很容易地就能從他們身上得到超出行情幾倍的利潤,沒有多長時間就把他們視為最值得重視的顧客。
對此,世界上最大商會的會長、默拓人領袖開財暗中告誡他的同行們: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來歷不明的客人都是危險的,一般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但對他卻一定有好處,沒有好處他也就不來了。
有一個時期,默拓人商會決定出資僱傭有“科技動物”之稱的基思卡人來專門研究一下有關這些“神”的問題,這是作為世界首富的默拓人財團第一次出資做有公益色彩的事情,但因為基思卡人要價太高,最終不了了之。
其實,基思卡人的研究者一直在研究這些“神”,並初步認定,他們來自一個和我們生活的星球大致差不多的星球,認為稱他們為“外星人”比通常所講的“天人”、“神”、“天神”要確切。他們也認為神是有害的——確切地說是“有害潛質極高”。其理由很容易理解:他們過於強大,我們對他們過於缺乏瞭解,我們的安全完全依賴於他們的道德水準。
在“神是有害的”論調幾乎成為地界妖怪普遍共識的情況下,只有一直自恃先進和高貴的龍族公開表現出與神的特別親近。他們的首都就像是神在地界的辦事處,神在地界的很多官方行動,都以龍國為大本營。很多生活在地界民間的隱居神也多假託龍族公民的身份,冒用龍族四大家族的姓氏,甚至持有龍族的紋耀。
有一種說法是,泱曾與龍族女子生有一子,後來成了龍國國王。有人以此解釋為什麼龍族自視高貴,為什麼天界對龍族格外偏愛。龍國官方一直否認這種說法,只是說龍族與神族在許多觀點上比較一致,而且在長相上也比較相似。這又很像是龍族在借神族來抬高自己。
事實上,龍族是與神最早建立官方關係的種族。
魁拔前62年,泱第二次透過曲境到達地界,沿長夢之河逆流而上到達幽龍潭,發現龍族。
當時,龍族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來自不同水域的龍族分屬不同的家族。他們分別是鐵河沿岸的勒克米羅家族、舞陽河的阿赫留瑟家族、長夢之河上游的卡拉肖克家族、長夢之河下游的瑪朵布莎家族、以及原幽龍潭的土著梅龍尼卡家族。他們有著各自的口語和風俗,都掌握著非常高超的捕魚技術。
泱首先到達的是長夢之河上游地帶,那裡生活著的卡拉肖克家族是龍族各部中人口最多的。首領叫卡拉肖克·林,年僅20歲。他因為在12歲那年自幽龍潭深處發現寶物“晶之目”而被族人視為賢能,剛一成年馬上就接過了首領的尖帽子。
崇尚年輕是龍族的文化傳統,他們認為,人在青春時所特有的魅力就是權威。一般王者不會等到40歲就開始尋找自己的繼任者,一旦眼角出現皺紋,便死活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下露面了。在龍族人的觀念中,示老態於人,無異於光著屁股見客,是很醜陋的。
泱在瞭解到龍族這一文化傳統時,認為這與神族的觀念有些相象,與卡拉肖克·林相處得也很愉快。
泱看到了“晶之目”,那是一個跟人的腦袋差不多大小的半透明球形物體,摸上去有膠質的柔軟和韌性,確實很像一種什麼大動物的眼球。他注意地看著它的時候,總是感覺到裡面對映出什麼怪異的景象,卻又飄忽不定,仔細看時又消失了。泱覺得這一定會有什麼特別的用處,應該把它帶回天界,讓鏡他們去琢磨一下。於是,泱就在與卡拉肖克·林已經混得比較熟了的時候提出,他想換這個東西。
卡拉肖克·林問泱打算用什麼東西來換,泱說他有一種用脈電光發火的技術,可以隨時發出火來。卡拉肖克·林和族人一起觀看了泱演示用脈電光發火的情形,非常驚奇。雖然林也覺得這項對未來生活意義重大的技術非常值得一換,但還是有些捨不得“晶之目”,就說,如果在水裡也能發出火來,那就可以換。
泱從沒試過在水裡使用脈電光發火,覺得試一次也無妨,就在水裡試了一下。脈電光在水中閃出火花,卻不能讓火燃起來。泱又試了幾次,結果都是一樣,但他卻發現了一種奇異現象,脈電光擊打處周圍的水像冰一樣凝固了。開始,泱以為這些像冰一樣的東西過一會兒就會融化掉,可是,一直到第二天,那些像冰一樣的東西仍然浮在水上。泱好像已經忘記了換“晶之目”的事,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奇異的物質上。他又用脈電光在水裡發火,激起了和前一天完全一樣的反應。他試驗了這種物質的硬度,與石頭差不多,也不容易碎裂。他認為這是一種輕質“水晶”,可能是一種非常好的造船材料,對精通捕魚的龍族很有用。
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卡拉肖克·林,林很興奮。在泱的指導下,林試著掌握這種用脈電光製造輕型水晶的技術,但沒有成功。泱意識到是龍族的體能有限,不足以提供讓水發生反應的能量,就用自己的力量來製造更多水晶。他隨身攜帶的一塊紋耀悄悄為他提供著必要的能量,他沒有對林說破這件事。
在龍族的這段時間,泱和卡拉肖克·林一直專注於水晶製造上。泱發現,水晶在剛剛出現還沒有完全凝固變硬時是有粘性的,如果這時再生成出一塊水晶,那麼,兩塊水晶就能凝聚成一塊,這就是能夠造出足夠造船用的巨大水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