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東進迎頭遇寧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人便是這次西征的左元帥馮高寵,他本是鎮守東隅縣城的將軍,寧國東南部一帶所有軍隊歸他管轄,包括文昌縣水昌縣在內。
滕國發兵前來討伐,寧王緊急傳旨,命馮高寵調集10萬軍卒前來迎敵,首先支援文昌縣,將滕軍打回去。
可畢竟道路太遠了,飛鴿傳書他接到聖旨都有些晚了,急忙調集軍卒,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奔往西部邊陲。
他們已經連續趕了一天一夜的路,可終究還是晚了一步,文昌城已經易手,在半路上與滕軍相遇。
畢竟還不算晚,若再晚上一天的光景,恐怕水昌縣城也失陷了。
文昌縣城失守,馮高寵並不在乎,他相信自己還會重新奪回來的,只需將眼前的滕軍消滅,那文昌縣城還成問題嗎?
這也正是他此次出兵的主要任務。
聽斥侯報告,滕軍就在前面,他便命令軍隊繼續加速前進,絕不能讓滕軍為了避其鋒芒而繞道他行,必須將其攔截在此處。所以他不顧士兵的勞累,依舊催促前進。
馬上就要與滕軍遭遇了,有人建議馮高寵,不要急於交戰,軍卒長途跋涉,已是疲憊不堪,應當紮營休息,來日再戰不遲。
可他卻說:“本帥此次帶兵10萬,而滕軍不過區區5萬人而已。我軍若是紮下營寨,歇息上一晚,第二天睜眼一看,那滕軍嚇得跑了,我們是不是還得去追?”
他還真有這種擔心!
按照他的思路,這種情況還是有可能。既然遇上了,開戰就是了。10萬軍卒總能勝過5萬滕軍的,他似已勝券在握。
“哪位將軍前去挑戰?滅一滅滕國的威風!”
馮高寵連喊兩次,竟然沒有人應聲,他左右看看,人們發現他臉拉得老長,好像生氣了。
“若是貪生怕死,何必又來參軍?何以保家衛國?現在小小的滕國已經打入我寧國腹地了,爾等卻無動於衷!試想我10萬大軍還怕他不成?”
依舊是沒人應答。
其實眾人都有怨言,長途跋涉異常勞累,尚未歇腳便來迎敵,實乃兵家之大忌。可馮高寵作為一軍之帥,仗著人多卻毫無畏懼。他一個人無所畏懼也就罷了,問題是其他將領心裡都敲著小鼓呢。
這馮大元帥悶哼一聲!
“如若諸位將領不願出戰的話,本帥親自前往。本帥若是戰死,這剿滅滕軍的重任就交給諸位了。”
說罷,他還真就催馬向前,要與滕軍挑戰。而就在這時,從一旁竄出一匹黑馬,馬上一員大將。
馮高寵一看是他的心腹將領陳驍勇。
看!在關鍵時刻還是自己的人呀!
陳驍勇跟隨馮高寵多年,對他是俯首帖耳,更是無話不談。馮高寵有什麼心思,陳驍勇知道。當年馮高寵救過他一命,陳驍勇為了報恩,就做了他的小廝。陳驍勇天資聰穎,對武術尤其好學,馮高寵便給他請了位師傅教他,後來便做了他身邊的將軍。
可以說沒有馮高寵,便沒有陳驍勇的現在。目前眾人誰也不願出戰,他站了出來,足以說明陳驍勇對馮高寵的忠心。
“元帥,末將願往!”
陳驍勇報了一聲,便催馬來到兩軍陣前。
滕軍營中緩緩駛出一匹戰馬,馬上端坐一員大將,非是旁人正是李元勳。
李元勳並不認識陳驍勇,可陳驍勇卻曉得這位寧國的猛將,現在做了滕國的將軍。陳驍勇仗著年輕,並不懼怕李元勳,即便是打不過他,自忖也不會敗到哪去。
兩人透過名報過姓,二馬盤桓,便交上了手。
陳驍勇使的一把長刀,重約八九十斤,可以說沒膀子力氣是耍不起來的。
李元勳用的兩柄錘,哪一柄錘也100來斤呢。
陳驍勇的刀能劈能砍能削能剁也能砸,用起來相對而言比較靈便,可李元勳的錘除了砸之外還是砸,顯得比較笨拙。
可事實上李元勳的力量卻比陳驍勇要大得多,只見他單錘一點便磕開了陳驍勇力劈華山的刀勢,緊接著第二錘迎頭趕上。
只聽到“啪”的一聲,那錘頭砸中了陳驍勇胸前的鎧甲,直震得陳驍勇當場吐血,這血都噴到了李元勳的臉上。
也幸好有這身鎧甲保護,陳驍勇算是保住了一條性命。“啊”了一聲,撥馬便跑,強忍著第二口血沒噴出來,他逃回了寧軍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