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最後瘋狂終敗亡(第2/2頁)
章節報錯
滾落馬下,孫鴻飛竟然順勢站起,這才挺著長槍來扎小雷霆。小雷霆一撥馬頭,側過身來,左手錘也撒了手,迎著那杆鐵槍便砸了過去。
孫鴻飛想用槍將錘撥開,奈何這大錘太過沉重,再加上小雷霆扔出的慣力,他根本就撥不動,大錘如同一座小山壓將過來,他終究還是沒有閃開,瞬間便被砸成了肉餅。
寧軍主帥已死,滕國軍卒頓時一片歡呼。龐彪令旗一揮,“何不乘勝追擊!”所有的滕軍便沿著山谷追將過去。
待他們來到山谷外,那剩餘的寧軍早就跑的沒了蹤影,龐彪這才喝令軍卒返回,打掃戰場,掩埋屍體。
對於孫鴻飛的屍首,他畢竟是寧國的主帥,李秀娥下旨,專門給他找了一口上好的棺木裝殮起來,派人送回寧國。
河中尚有5艘戰艦殘骸,李秀娥調集了數10艘貨船前來打撈,總不能讓這些殘破的戰艦阻擋著河道。
這些戰艦雖然破損的很嚴重,但李秀娥發現其中最後面那兩艘要稍好一些,特別是船體的下部和後部並沒有損傷,專門叫來造船的技師,讓他們想法進行修補,可以為滕國所用。此乃後話。
再說寧國軍卒逃到十里茶館大營,驚魂未定,沒了主帥,何去何從?倖存的十幾位偏將也沒了主意,清點人數,剩下的軍卒不足一萬。
幾位將士一商議,仗是沒法再打了,決定去找北山口武不松,擔心滕軍藉機殺將過來,便匆匆忙忙拔營起寨,向北而去。
隊伍尚未離開,來了一隊人馬,起初他們還以為是滕軍殺過來了呢,到了近前才知道是將孫鴻飛的遺體送了過來。他們只得接了,還得對這些滕國軍卒表示感謝,遂帶著孫鴻飛的棺槨離開了這片傷心地。
再說武不松。孫鴻飛已經給他下令,在5艘戰艦運兵進攻東山口的同時,要求他對北山口發起攻擊。
孫鴻飛的意圖很明顯,兩個地點同時作戰,只要有一方能夠突進去,那寧國就算是勝利了。在那寬闊地帶,滕軍的這點人數是抵擋不住寧國鐵騎的。
武不松已經鬱悶了很久,接到軍令之後,便與眾謀士武將進行商議,重點是如何清除峽谷兩側的伏兵,若是沒有他們阻撓,現在寧國4萬大軍,想必還是能夠衝過峽谷的。
雖說第一次攻擊的時候,寧軍遭受到了巨型戰炮的轟擊,可這4萬人沒有一個人現場經歷,他們並不曉得這戰炮是何物,唯一知道的就是有轟隆轟隆的響聲。
可以說是無知者無畏,不清楚這大炮的威力,還一直想著衝過山口,他們卻將攻擊的重點放到了峽谷兩側山上的伏兵身上。
這一次武不松倒是聽取了大謀士周孟公的主意,並且不折不扣地安排了。
峽谷的東西兩側各派5000軍卒登山,不管路途多麼難走。也一定要攻擊到最前沿,與山上的伏兵進行決戰,一旦戰鬥打響,3萬軍卒便迅速衝過峽谷。
這樣傷亡肯定不小,但是最終的勝利還是有很大把握的。現在從兵力上來說,寧國一方依然佔據絕對優勢,只要形成面對面的陣勢必勝無疑。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想當然,武不松才有了破釜沉舟的行動。
峽谷兩側的設想,倒在他的意料之中,寧國的軍卒行進得異常艱苦,翻山越嶺,好不容易與那滕軍伏兵相遇了。
埋伏在峽谷兩側山崖上的滕國伏兵都不超過1000人,各自面對5000寧軍,他們毫不畏懼。至於對方的行動早有斥侯獲悉,已提前做好了準備,以逸待勞。
寧軍艱辛而來,又是一番辛苦跋涉,早已是疲憊不堪,剛一出現便遭到一陣箭雨的襲擊,跑到前面的百餘人很快就陣亡了。
可是後續的寧軍接二連三地繼續出現,同時他們彎弓搭箭進行還擊,滕軍這方出現了傷亡。
火銃響了。寧軍的進攻遭到了更為猛烈的阻擊,不得前進,可他們依舊在不停地放箭。
寧軍在擴大傷亡的同時,滕國軍卒傷亡也在增加。照這樣下去,山上的這些伏兵遲早要被寧軍所消滅,那這兩個伏擊點就要被清除了。
武不松覺得時辰差不多了,便指揮3萬將土擁進峽谷。他此時的想法似乎與孫鴻飛當時的想法極其相似。事實上寧軍透過峽谷的時候,遭到的伏擊確實比以前小了許多,看來山上的進攻將滕軍伏兵已經牽制住了。
看到這個形勢,武不松心中大喜,催促寧軍迅速透過山谷,直向滕軍大營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