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的將士一看就急了眼,這堆亂石不單單是阻斷了他們的去路,更將前面第一梯隊隔絕了。縱使寧國這方有5萬軍卒,也無法支援,與只有一萬軍卒跟滕軍對戰又有何區別?

道路必須打通,他們作為後續部隊才能有效應援。一聲令下,那寧國軍卒便紛紛上前搬運亂石。

亂石堆有三四丈高,這一萬寧軍一字排開,你一塊我一塊搬起了石頭,小塊的一個人搬,大塊的兩個人抬,再大塊的三四個人上手,實在弄不動的就用槍桿撬。

就在他們搬運亂石的同時,聽到了另一邊自家弟兄鬼哭狼嚎的喊叫,知道他們在遭受襲擊,那些將軍愈發的著急了,催促將士們加快速度。

人多力量大,很快亂石堆就被搬出了豁口,對面的情形已經完全能夠看清楚了,屍橫遍地,亂箭穿身,可以說是慘不忍睹。有個年輕的軍卒竟然腿一軟癱到了地上。

第一梯隊的軍卒傷亡很大急需救援,這個小豁口還不能快速讓軍卒透過,那將領再次催促將豁口擴大,直到能三四個人並排而過,這才罷手。

那將領正要令人快速透過,突然傳來“轟轟轟”的一陣轟鳴,所有人都驚呆了,好好的天氣,這絕對不是打雷,但不亞於晴天霹靂,比剛才聽到那轟隆隆的悶響更為清脆,不知道前方又發生了何等怪事。直到這巨響停歇,第二梯隊的寧軍才敢過那隘口。

踩著同伴的屍體走了不到一里多地,又傳來一聲號角,頭頂上飛來亂箭,軍卒們慌張張又逃了回來。

如此兩三次,這寧軍根本就無法透過這箭雨陣,他們想不明白,山上的滕軍怎麼就帶了那麼多的箭矢,總也射不完嗎?

每衝鋒一次寧軍便會多留下幾十具屍體,更不見第一梯隊的軍卒的訊息,忽又聽到“放下刀槍,繞爾等不死!”的吶喊聲。看來前方寧國軍卒已經陷入包圍圈,向前去救援他們卻衝不過去,第二梯隊的將領焦急萬分左右為難。

他們此時倒是期盼懸崖兩側的寧軍小隊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訊號,是進是退,可他們猜也猜得出,那兩個小隊早已悄悄地被滕軍消滅。

在此僵持下去根本就不是個法子。若崖上的滕軍將陣地前移,那亂箭同樣也可以射中他們,而他們除了躲避之外根本就無法還擊。他們射出的箭矢只會射到巖壁上,根本就到不了山上。

幾位將領正猶豫不決,山上的滕軍替他們做了決定。果不其然,已經有人向北轉移,對他們開弓放箭了,寧軍急忙後撤。

退至箭矢所及之地以外,那軍卒並未停下腳步,繼續向後狂奔,縱使幾位將領高聲呼喝不得後退,可此時的命令已經失靈了,撤退的軍卒就像潮水一般,根本就無法遏制。那幾位將領也不得不緊隨其後,就這樣他們撤到了北邊的山谷口。

而此時第三梯隊的寧軍正打算進入峽谷,被這倉皇逃回來的軍卒弄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武不松見狀心道不妙,急忙上前問詢,得知前方戰況,他是捶胸頓足,看來第一梯隊凶多吉少,弄不好已經全軍覆沒了。他不想再讓寧軍遭受這無謂的傷亡,只得下令回營休整,另謀策略。

話說小雷霆這邊,得知寧軍已經退卻,在吃過午飯之後,他便組織動員讓那未受傷的寧軍降卒進入山谷打掃戰場,掩埋死亡的那些士兵,直到掌燈時分戰場才清理完畢。

寧軍受到如此重創,想必今天不會再發動攻擊,即便是他們再前來,滕國一方也無所畏懼,依照小雷霆的計策,胡水早就重新做了安排,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小雷霆惦記著母后的安危,縱然有龐彪和李元勳在東山口,他依然不放心,再次叮囑一番胡水之後,便在寧國降卒清理現場的當口,他便騎馬返回了東山口。

李秀娥見他歸來,急忙問詢北山口的戰況,得知又一次大勝,自然是異常喜悅,便又埋怨他不必如此辛苦來回奔波,把守關隘要緊,這一方讓他無需擔心。

小雷霆只得表示,明日一早他便返回。

北山口的情況實際上孫鴻飛已經接到了飛鴿傳書的戰報,一看他差點沒吐血。莫進軍,進軍就損兵折將,問題是損失的太多了。北山口這一戰,看這戰報的意思並未傷到對方一兵一卒。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再一想,他東山口這一方的戰況也好不到哪去,目前投降的就有一萬人,還有6000軍卒被放回來了,估計已經沒有了士氣。

這10萬大軍他又能戰到幾時?

目前還未踏進滕國一步,又何談進攻到石昌城下,目標有點太過遠大了。

他自己都已經開始洩氣,這兩天以來,一眾人等尚未想出有用的計策,下一步如何進攻都不可知。

他原本想,趁北山口戰亂,滕國東山口會分兵支援,他可一鼓作氣衝將進去,現在看來不過是空想罷了。

可是空想也得想,作為主帥,他不能無動於衷,便又召集諸位謀士和武將,商議下一步如何。

還真別說,有人出了個主意,他覺得對進攻東山口絕對有利,便急忙派人前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