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屢戰屢敗失鬥志(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早間到晚間,一天以來除了擒拿潛入滕國的寧軍兵卒之外,李秀娥不斷接到斥侯發回的飛鴿傳書。
早上孫鴻飛分兵向北,晚上那支軍隊又折向西,李秀娥猜測他們應該是去攻擊北山口了,照他們的行軍速度,還得需要兩天的時間才會到達。
北山口有胡水在那裡鎮守,李秀娥並不是不放心胡水,而是他畢竟沒有經過大戰,按照小雷霆的計策,同樣設好了埋伏,效果如何尚未可知。她不親自去一趟,還真放心不下。
召來龐彪、小雷霆,還有幾位謀士,一番商議,小雷霆決定單獨前往支援,李秀娥不放心,打算給他十幾名將領,再增派2000軍卒,卻被小雷霆拒絕了。
他那寶馬一字板助駒跑得速度快,若有其他將領跟隨卻跟不上他,更何況還有步兵,將會拖了他的後腿。至於北山口的守軍,有那5000人足夠了,兵在精而不在多。
小雷霆單獨去北山口有便利條件,他的馬快,只需一個多時辰便可返回東山口。對於他的那匹寶馬來說,這點距離根本就不是問題,他甚至每天都可以兩地奔跑。
這一字板肋駒確實跑得快,可李秀娥也不願兒子過於勞碌,沒有必要不必來回往返。
守衛東山口有龐彪在,只需按照小雷霆之前定下的計策行事,保管寧國大軍殺不進來。
見小雷霆很有信心,李秀娥便依了他,讓他早早去北山口以防不測。小雷霆好像早已胸有成竹,按行軍速度算,寧軍到達北山口的時間最快也得後天,他到時再去不遲,這兩天就多陪陪母后。
這孩子做事確實怪異,那股沉著冷靜勁兒李秀娥都非常佩服,也便不再催他。
十里茶館附近的寧軍大營,中軍帳中,孫鴻飛狠狠將茶杯摔碎,他氣,他惱,他怒!
昨天晚上派出了1萬軍卒穿山潛行,下午就回來了1000人,剩下的9000人連同他的10員大將都心甘情願留在了滕國。這哪裡是打仗,純粹給滕國送兵來了!
這條計策還是他親自決定的,本以為潛伏進山過去之後,與滕國軍隊進行騷擾,他可以趁亂而入,未料還未開始這一仗就又敗了。
幸好聽從了周孟公的建議,早上分兵奔往了北山口,如此一來,他更加希望那裡有所突破。
昨天派人往文昌縣城去請那位陸家屯的倖存首領,人是帶來了,卻是被五花大綁騎著馬來的,他自然要問詢原委。
來人稟報,卓不群是朝廷要犯,500軍卒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他難辭其咎,文昌縣令趙海青早已奏報朝廷,寧王勃然大怒,下旨將其處以死刑,秋後問斬,他是從死囚牢裡被帶來的。
為了讓卓不群更好地配合,孫鴻飛親自給他鬆了綁,告訴他,有何高招可以讓軍卒快速闖過山谷,如若成功,他可以將功折罪,必當奏報朝廷免他一死。
卓不群像是抓住了一根兒救命稻草,自然是千恩萬謝,便將自己當初如何如何率兵迅速闖過山谷一事,一五一十地說了。
現在寧軍要想透過山谷,也必須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關鍵行動要快,才能躲過山上伏兵的大石襲擊。
快速透過十里山谷,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馬隊,當初卓不群500騎兵闖到滕軍邊防那裡如入無人之境,那200守軍根本就阻擋不住。
可時過境遷,現在滕國那方守軍已不再是200,也不是1000,而是1萬,再加上投降的寧軍,現在已經達到2萬人,再派500騎兵,恐怕是有去無還。
卓不群急忙改口,500肯定是不行了,可以派一千騎兵,或是兩千騎兵,終究會衝破對方的防線。到那時後面的5萬軍卒再衝殺進去,東山口便可一舉拿下。
說的很輕巧,這事兒去落實孫鴻飛也是異常遭難,軍中根本就沒有2000匹戰馬。本來是有1000的,可已經分兵出去500,剩下的500騎兵衝進去確實有點兒以卵擊石,勝算不大。
卓不群做卻堅持道:“即便是隻有500騎兵,也可以攪亂滕軍的陣腳,勝利還是有可能的。”
見他說得比較堅決,孫鴻飛猶豫了。如此一來若是成功,這個口子算是撕開了,寧國軍隊便能打入了滕國境內。如若失敗,這500騎兵連同戰馬也就沒了。
卓不群有卓不群的想法,孫鴻飛都承諾了,成功之後保他一命,所以他極力建議孫鴻飛一試,成功了他能活,失敗了他早晚也是個死,所以就狠心賭上一把。
他竟然說服了孫鴻飛,但是孫鴻飛要讓他親自帶隊衝鋒,看他疲憊的樣子,讓他先下去休息休息,待第二天早上破曉時分帶隊前往。
卓不群見來了活命的機會,自然又是千恩萬謝。在孫鴻飛的授意下,先給他找了身戰袍換下囚衣,挑了匹戰馬和長槍,他總要有合適的馬匹和趁手的兵器才好率軍衝鋒。
一夜無話。
天剛剛破曉,卓不群便率領500騎兵悄悄來到了他曾經狂妄衝闖過去的山谷前。他深知這一次與上一次不同,上一次山谷中沒有埋伏,又是突襲,自然很容易成功。
可這一次孫鴻飛已經明確告訴他了,中途山頂上有伏兵,會投下大石頭來,躲不過去會砸個人仰馬翻,必須倍加小心。
他帶領人馬小心翼翼進入山谷,時刻觀察頭上的動靜,前半路沒有埋伏,此時不宜提速,以免驚動山上的伏兵。悄悄前進了大概三里多地,這才揮鞭策馬,一路奔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