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官見嬴王發怒,紛紛出面求情。這隻隊伍還沒有遇到滕軍主力,便在陣前殺將,著實不利。

眾人都知道曹蠻是嬴王的心腹,即便是他打了敗仗,想那嬴王心裡也不願殺他,只是礙於律法,又不得不在軍前作出姿態。

當下正是用人之際,更何況曹蠻排兵佈陣要比其他將領高明一些,便勸說嬴王,讓他戴罪立功,奪回瓷都。

嬴王的心裡著實不好受,他性格雖然暴戾,但他並不糊塗。曹蠻跟隨自己多年,很多事情都是由他出面辦理的,做的得心應手,很遂己願。在自己登基之後,便將這親隨家將擢升為三軍統帥。那以援助為名佔領寧都的計策就是曹蠻給他出的。更何況勝敗乃兵家常事,殺了曹蠻,那可是他裘軍的一大損失。

其實嬴王心裡是不願意殺他的,剛好借眾將求情之際,給自己一個臺階,便讓人為曹蠻鬆了綁。

曹蠻謝過不殺之恩,更是感激涕零,隨即又與嬴王折返回來,他要再次奪回瓷都。

下午時分,裘軍趕到了瓷都附近。見前方竟然是滕軍營寨,嬴王還納悶呢,滕軍已經攻下了瓷都,為何不到城中駐紮,而停留在郊外呢?

眾人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10萬滕軍進駐城中,恐怕瓷都城裡容納不下,像那曹蠻5萬軍卒還要在街道上支起帳篷。

二是夜裡剛剛經過一場戰鬥,應該是戰場尚未清理結束,全部進城可能無處可去,反倒擁擠不堪。況且滕軍還攜帶著大量的輜重,也無處存放。

第三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裘軍即將到來,他們應該是在此準備迎敵的。

既然滕軍早有準備,如何攻打瓷都,勢必要好好計劃一番。攻打瓷都必須先要戰勝眼前的滕軍。可此時嬴王卻猶豫了,他只帶了5萬軍隊,本想與曹蠻所帶的5萬軍卒進行裡應外合的,那樣與滕軍對戰兵力相當,有的可打。但現在兵力相差了將近一倍,這仗似乎不好打了。

隨即嬴王又想,滕軍與曹蠻一部進行激戰,即便是裘軍全軍覆沒,滕軍自然也會傷亡巨大。實際上滕軍確實傷亡過萬,這是滕軍有史以來犧牲最多的一次戰鬥。嬴王想當然的認為,滕軍目前應該沒有10萬,充其量也就五六萬人而已。所以他再見到曹蠻之後,依然是率領5萬大軍趕來了。

可事實上出乎他的意料,滕軍損傷不少,但這次戰鬥之後,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1萬多,裘軍被俘做了降卒,也擴編到了滕軍的隊伍中。

在距離滕軍大營還有二里時,嬴王下令停止前進,他打算分兵,迂迴將滕軍大營包圍起來,消滅掉這郊外的主力,憑他的實力攻下那瓷都城也不在話下。

然而,這一切又僅僅是他的想象罷了,他派出去的兵還沒有離開隊伍,就聽到後面喊殺震天。

回頭一望,只見裘軍的左右後方,塵土飛揚,從山坳裡、樹林中衝出來兩支隊伍,直向裘軍殺來。

前面是滕軍的大營,後面卻殺出了兩隊兵馬,看來滕軍已經將他們包圍了。當下再想別的沒有用,嬴王急忙下令列隊迎敵。當然,除了與後面的滕軍準備戰鬥之外,還要防範滕軍大營中殺出的隊伍。

可令嬴王感到不解的是,直到現在那滕軍的大營還沒有動靜,好像並不知道裘軍的到來。他竟然突發奇想,看那後面殺來的滕軍,總有四五萬人之多,他猜測滕軍營中應該沒有多少人馬了,營寨紮在那裡,或許就是空的,是滕軍的疑兵之計。

既然如此,還擔心什麼?與那殺來的滕軍對決就是,想我堂堂的嬴王所向披靡,還怕了不成?

然而,衝過來的滕軍並沒有立刻殺進裘軍的隊伍,而是在距離尚有二三百米的地方便停了下來。

嬴王有些疑惑,便欲催馬上前看個仔細,究竟是何原因?

曹蠻急忙上前阻止,因為他看到滕軍並非裹足不前,而是在前排架起了火炮。他深知那火炮的威力,嬴王若是近前,恐遭不測。

關於火炮的事情,在與嬴王東行之時,他倒是詳細彙報了。只因瓷都一戰,滕軍並沒有打幾炮,死在炮口下的裘軍也沒有多少人。那嬴王似乎沒有太過重視,總想著他有5萬軍隊,即便是那滕軍的火炮再厲害,也不可能一下子將裘兵裘將全部炮轟而死,那裘軍總能殺入滕軍的陣中,與其廝殺混戰在一起。

他相信裘軍的戰鬥力相當強大,想那滕軍多是寧國降卒,怎可以與他裘國計程車兵相抗衡?

可是當炮聲響起,他以前的認知全部顛覆了,幾十門火炮同時開火,裘軍便是一片一片地倒下。他們的單兵戰力再好,血肉之軀也難以抵擋炮火的轟炸。

裘軍頓時就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