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穩紮穩打漸推進(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秀娥還真就派兵支援成軍了,按照與成王的約定,二十萬大軍出動,直接奔向陳州。
這陳州的裘軍守將名叫楊梅林,他跟隨嬴王一起征戰,奉命留下來守城,嬴王要去進攻蜀都,只給他留了一千人馬。本意就是讓他看著的,未料想滕軍會來攻城。
見滕軍大軍到來,慌了手腳,他見識過滕軍的威力,這一千人根本守不住陳州,急忙派人去求援。
有人出城,滕軍看到了,龐彪正欲叫人追趕捉將回來,卻被李秀娥攔下了。
“讓他們且去,莫忘了我們的目的,前來支援成軍,能分散裘軍最好,裘軍來的越多,成王的壓力越小。嬴王若是不派兵來,我們正好拿下陳州。”
龐彪明白了王后意圖,便將心思轉到攻城上。對攻打陳州,李秀娥並不著急,先將城圍起來,給守城的裘軍制造一種壓力。
每日裡派人到城前喊話,勸其投降。一封勸降書射上城頭,楊梅林戰戰兢兢看罷,唉聲嘆氣,打,肯定打不過,守,絕對守不住,跑,當然也跑不了,若待滕軍攻進城來,是盡忠,還是投降?
他如坐針氈,舉棋不定,與幾位心腹商量半日也沒定下個主意。攻打陳州,嬴王費了老鼻子勁,損失巨大,讓他這麼輕易拱手相讓,那嬴王豈不恨死他。依照嬴王的脾氣,回裘國之後,他的一家老小恐怕性命難保。
罷罷罷!為了妻兒老小,只有戰死在這陳州,縱使丟了城池,那父母妻兒還是平安的。
他的這種想法,感染了手下,一個個垂頭喪氣,士氣低落,知道終會戰死,守城也便懈怠起來。
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是,滕軍換著班的在城前喊話勸降,甚至有人編了書來寶表演,也是勸降之意,就是不攻城。
如此一來,那些守城的將士個個沒了鬥志,有精神的卻偷偷扒頭看滕軍的表演,私下裡三三兩兩在那議論,甚至還學唱。
楊梅林見了,心裡不是滋味,他決心與滕軍血戰到底,看軍卒的狀態,卻似不以為然,他有些氣惱,抓過一個軍卒,問其為何如此。
那軍卒倒是理直氣壯,這陣勢與滕軍開戰,城必破,兵必敗,扺抗就剩一個死,毫無希望的仗,打著沒意義,不如儘早投降,也落個性命保全,將來還能回家與家人團聚。
楊梅林大為光火,說他擾亂軍心,當即斬殺。軍卒們被震住了,立刻精神起來,嚴守崗位,不敢再私聊。
望著怒氣沖天的楊大將軍,那些人眼裡是怕,心裡是恨,待他走後,已有人有了想法。
晚飯之後,楊梅林巡視過城防,回營休息,他雖有萬分擔心,可決心已下,倒是睡得著覺。哪料想在他進入夢鄉之後,有兩人悄悄進屋,見他睡得香甜,並未發覺,手起刀落,將其頭顱割下,用衣服裹了,潛出營帳。
那二人來至城門,叫軍卒開門,一舉布包,高喊一聲,“楊梅林已死,想活命的開城投降,莫等滕軍殺進城來,枉作了冤死鬼,再也見不到妻兒老小!”
眾軍卒早有投降之意,見有人帶頭,紛紛響應,開了城門,那二人去滕軍營中報信。
龐彪正在視察軍營,見敵軍守將被殺,喜出望外,急忙報與王后得知。
李秀娥尚未休息,她正在與小雷霆密議,聞言也是驚喜,便讓龐彪連夜帶兵進城接收防務,主力部隊明日再進城,以防有詐。
龐彪覺王后考慮周全,遂親率一萬軍卒進城而去。城中裘軍多數人尚不知楊梅林已亡,還想要與滕軍廝殺,那兩位降將將楊梅林首級展示,眾人方信。抵抗無異於自殺,紛紛放下武器,做了俘虜。
對於那幾個楊梅林的心腹,在那降將的帶領下,龐彪帶人去捉。那幾人倒是義氣,誓死不降,拼死搏鬥,李元勳以一敵五,一個個全部擊殺。
看到李元勳的勇猛,龐彪心生感嘆,幸虧當初是小雷霆與李元勳進行的首戰,否則的話不知要犧牲多少滕軍將士,恐怕也難以戰勝他。
慶幸之餘,心裡也有個比較,自己與之對戰,估計也會戰敗。好在李元勳不爭功,不驕傲,令行禁止,未懷二心。龐彪清楚,這都是王后對他們這些降將一視同仁,從不厚此薄彼,只是論功行賞,哪個也不打壓,更不許滕軍將領歧視,營造了一種團結合作的良好氛圍。
如若發現有誰歧視降將,背地裡說壞話,王后會親自找其談話,並令其當面道歉,當著王后的面取得對方諒解,二人不得生嫌隙,方才作罷。如若事後再有此等言論出自同一人口,必當責罰。
如此一來,將士們很是團結,有事論事,無事誰也不敢生非,打小報告的在王后那裡不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