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各有想法行各異(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三國軍卒爭奪鳳棲一事很快便傳開,這雖說是一個巧合,無論是百姓還是兵家,在茶餘飯後都爭相議論。
這鳳棲城中當然也有滕國的斥侯,訊息傳回,兵部尚書董振義得悉,哈哈一笑之後,還是彙報給了李秀娥。
李秀娥也覺得有趣,笑過之後,將幾位大臣召集過來,一起分析當前的形勢。這或許就是一個***,鳳棲城的爭奪在成國、暢國和裘國之間已經引發了矛盾。各個王子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特別是贏王,他怎麼能夠容忍其他王國跟他爭搶地盤?
且看形勢如何發展。
話說暢王,得知莊旭在鳳棲失手之後,簡直就是暴跳如雷。他首先對大哥裘開天有了意見,明明是暢軍先到的鳳棲,縣令已經捧著大印向暢軍投降來了,而且那大印也被莊旭搶到了手中,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這鳳棲城算是佔下了。
可因為裘軍橫插一槓子,弄了個雞飛蛋打,雙方都沒得到城池不算,還損兵折將,反倒被成軍撿了個便宜。
他自然對五哥也有了看法。若只與裘軍爭奪,鳳棲倘被姚遠佔了,他所憎恨的也不過就是大哥一人而已,卻偏偏被孟郊鑽了空子,這等於是受了兩個哥哥的氣,他無處可撒,這才真叫氣不打一處來。
隨即他又責罵了莊旭一頓。本想治他罪,明知城中尚有成軍在,卻讓軍卒殺出城去,這不等於放棄城池白白送給了成軍?
可他冷靜一想,莊旭已經佔據了四五座縣城,也算是立了大功,最後還是免於責罰。
那莊旭連連叩首,又是請罪,又是謝恩。他也有些後悔,不該一時大意與那姚遠爭強好勝。他又要請兵想將鳳棲奪回,暢王裘開河最終還是沒有同意,他不想再擴大事端。
成王裘開拓在得知孟郊佔據了寧國最後一座無主的縣城鳳棲之時,又聽到彙報三國軍卒搶佔當時的戰況,不禁哈哈大笑。
他笑的是姚遠的魯莽,莊旭的自大,當然他也誇讚孟郊的機智。三相對比,便可以看出誰的下屬比較聰明瞭。
莫看孟郊所帶的兵丁並不多,可自出東關之後,行進迅速,佔領的城池並不少,寧國四分之一的國土已在成國控制之下。
而贏王出動了30萬大軍,是他成軍的10倍,所佔據的土地也就是寧國之三分之一。或許是暢王太過謹慎,僅佔了不多的幾座小縣城而已。
在這次跑馬圈地的過程中,他未傷一兵一卒,卻又戰果輝煌,對於這個結果他還是相當滿意的。龍顏大悅,便下旨,著特使載了牛羊美酒,前去犒賞孟郊一部。
可他並未被此次勝利衝昏頭腦,同時讓那特使告誡孟郊,務必加強防範,防止暢軍和裘軍出兵爭奪城池。一旦有風吹草動,即刻奏報,他定會派兵支援。
孟郊並未居功自傲,自然是感謝王恩,那牛羊美酒與眾將士共享。派出斥侯時刻關注裘軍和暢軍的動向,加強城池防守,做好應對之策,就連轄區內的村落他也派兵巡邏,以便及時得到相關資訊,不可讓敵軍鑽了空子。
哈哈大笑的不只是成王,嬴王裘開天聞聽姚遠與暢軍和成軍爭搶鳳棲之事,他竟然也是狂笑不已。
朝中的文臣武將不知他笑從何來。姚遠沒有搶到鳳棲不說,還損兵折將,悽慘敗回。這本應會令贏王大怒之事,卻引得他大笑不止。
見眾臣不解,嬴王也不解釋,只是告訴眾人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不僅會討回一個鳳棲,整個寧國也要奪回來。有他這位大哥在,還輪不到其他的小弟來代替六弟管理。
要求諸位將領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很快便會挺進寧國,繼續去擴大他的裘國疆域。
諸位臣子自然曉得嬴王的野心。在他尚是儲君之時,便知他雄心勃勃,談吐間總流露出要一統天下的夢想。關於他如何登基,坊間也有傳言,只是唯恐掉了腦袋,那文臣武將不敢私下議論而已。
待他登基之後,大肆擴充兵力,民間怨聲四起,這贏王依舊是置若罔聞。諸位臣子的意見更是聽不進去,仍然一意孤行,卻說他們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直至寧王兵敗,派了曹蠻率10萬大軍而去,美其名曰前往應援。那寧王並未來裘國求助,這不請而去,明擺著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隨之就是贏王又派姚遠帶兵前去收復寧國城池,暗地裡還有人恥笑,嬴王是想不勞而獲,去撿便宜。這不僅僅是贏王在慶幸寧王兵敗,同時也是看他不起,而摘了桃子。
30萬大軍派出去了,卻是兵不血刃佔了寧國大片領土。有如此的成果,文武群臣自然也是異常歡喜,那暗地裡曾恥笑的,改變了說法,恭維之聲響徹朝堂。說是嬴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把握時機真正好,有如此智慧,天下霸業可成。
裘開天對這些言論喜聞樂見,他的野心愈加膨脹,下一步跟哪個開兵見仗,正找不到突破口呢,姚遠給他創造了出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