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二王子的求援之後,便毅然決然的決定舉家南遷。

李秀娥靜靜地聽著,心中思緒萬千。

這個原主陳瀟瀟對大裘王室成員還是多少有些瞭解的,並不詳細。或許以前知道,可傳到李秀娥這裡的資訊卻極少,諸位王子的脾氣秉性根本就是空白。

既然各王子都分封建國了,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這些兄弟王國的發展現狀,以免閉關鎖國兩眼一抹黑,不能掌握天下的局勢。

薛仕只是站在了他的角度說了自己一點點看法,對於其他王國的發展情況,他不是很瞭解。

在薛仕走後,李秀娥去找周正邦了,讓他將去大裘接薛仕的幾個下屬全部叫來,她有話要問。

很快那四個人就來了,李秀娥讓他們將一路見聞一一報來。

其中三個人講了些奇聞異事打架鬥毆一類的情況,李秀娥對這些不感興趣。

那個叫喬得準的小頭目所說的,倒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在京城逗留的那幾天,喬得準對街頭百姓所議論的一些事感到好奇,便留意記下了。

大王子裘開天幾乎每天都會帶人打獵拉練,這個情況與薛氏所說的差不多。

三王子裘開地在北部草原大盛國大興畜牧業,聽說飼養著近百萬牲畜,僅馬匹一項就超過20萬頭。

這個資訊李秀娥是知道的,她派人到北方去購買過馬,他們也曾聽到了這些。

四王子裘開路,在西部大通國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從大王子那裡花重金購買馬匹近萬。這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百姓說四王子有野心。

關於五王子裘開拓他的大成國,聽說今年糧食大豐收,送往京城的歲供要比往年多。

六王子裘開功他大寧國並不安寧,治安比較差,經常發生偷盜搶劫事件。不過他們這一次路過大寧國倒是沒有遇到劫匪。

七王子裘開河的大暢國,守著整個大陸的東海岸,現在大興造船業。聽說造出了一艘精美遊船,要邀請老國王前去遊玩,但不知是真是假。

李秀娥陷入了沉思。是的,七個王國中數大騰國面積最小,甚至比不上其他王國的一個大一點兒的縣。在整個大華大陸地圖中僅僅是一個點的存在。

在諸侯王的眼裡,甚至都算不上一個國,就連那嚴厲苛刻的劉王后,都不屑要滕國的歲供。

看樣子各個王國都在力圖發展,只是發展的重心不太一樣。

李秀娥清楚,發展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只要將本國的優勢資源發揮到極致,便能走上強國之路,最起碼也不會是一個弱國。

當然她也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並非完全指的是領土大小,最關鍵的是國民的素質、人才、技術、經濟和軍事。

大滕國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她自信憑藉她自後世帶來的先進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肯定能夠走在其他王國的前列。

石昌縣這麼一塊地方畢竟是太小了,人力資源都有限,難以形成強大的力量。即便是整個石昌縣的人都是人才,那才有多少?

實時掌握國外動向,對於至高決策者是很有必要的。

李秀娥發現這個叫喬得準的小頭目很機靈,身材偏瘦,頭腦靈活,記憶力好。一問才知道他是一名老兵,軍事素質非常不錯,可年齡過了四十,將要被淘汰復員了。若不是安排他去接薛仕,已經去工廠當了工人。現在剛剛回來,還沒有給他安排去處。

而另三個人相對要年輕些,他們尚在軍中,可也屬於老兵了,已轉入後勤部門。

打發走這四人之後,李秀娥便跟周正邦商議了商議,儘快成立斥候營。

要精挑細選,就選像喬得準這樣的人,人要機靈,觀察力要好,記性要強,最好還會些武功,最起碼能夠做到自保。

斥候營的職責就是外出打探訊息,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包括農業商業政策,發展動向,等等,幾乎是包羅永珍。因為不知道哪一條資訊會對大滕國有影響。

一旦發生戰事,這些人就是前線偵察兵,及時為後方提供敵情。

周正邦說,之前平昌縣就有類似的斥候機構,那十幾個老兵已經退役了,現在只有部門而沒有人,正好藉此機會重新建立完善起來。

李秀娥告訴他,要快,各個王國,特別是都城,都要安排3~5人,及時收集相關資訊,定期彙報。做到有人在打探資訊,有人在反饋資訊,爭取收集資訊不要間斷,彙報資訊更要及時。一般資訊可以十天半月上報一次,緊急資訊馬上回傳。

見王后面色凝重,周正邦知道王后對此事極為重視,立刻便找兵部尚書董振義去商量對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