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外銷並非風帆順(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之李秀娥覺得這樣做對之前的老兵不太公平,便補充了一些規定,給以前的老兵進行補貼,不管是在役的還是退役的。
董振義替那些老兵們謝過王后,高高興興地去進行部署了。
可週正邦卻在一旁犯了愁,這樣會增加財政支出,隨著軍人數量的增加,他真擔心財政支付不了。
李秀娥哈哈一笑。
“根據這次試銷的結果來看,按照這個比例推算,商部所得的利潤足夠開銷的。”
周正邦還有點半信半疑,他倒是相信王后有這個預算能力。他之所以擔心,是因為國庫裡的那些銀子已經花去了大半。當然,國王的那些銀兩,還有那些桌椅板凳拍賣收入他還沒敢動用。
這些費用的支出,李秀娥是清楚的,該花的錢必須毫不猶豫地花出去,才能及時的辦成事,辦好事,拖延了有可能就會壞了事。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李秀娥指示戶部,必須保證每家每戶每個人都能平平安安過一個祥和的節日。根據之前調查的結果,對那些生活比較貧困的家庭去送溫暖。
這項工作由各鄉鎮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落實,必須將補助款慰問品親手送到本人手中,防止中途截留。
所需費用由財政撥發,先摸底統計上報,戶部進行核對後統一分發。
像這種政策,周正邦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在石昌縣令當了近二十年,雖然也曾振濟過災民,可他知道僧多粥少,分到災民手裡幾乎就起不了什麼作用。
這一次王后下的旨意不同於以往朝廷釋出的指令,這樣能保證貧困家庭實打實的收到東西收到錢,杜絕了那些想從中撈些油水人的渠道。
這個法子高啊!
周正邦代石昌百姓叩謝王后。他這拜謝是發自內心的,被王后的策略和王后的智慧,再一次折服。
李秀娥的計劃確實不錯,戶部的官員也認真,不認真也不行,吏部隨後就進行調查核實發放情況。那些鎮長村長一個個膽戰心驚,如坐針氈,幸好按照上級部署落實了。
在慰問品發到貧困家庭手中之後,肖德噲帶來一個壞訊息。
商隊出發進入寧國境內。按照他們的銷售計劃,要到附近鄉鎮去找銷售點兒的。
頭兩個鄉鎮銷售工作進行的比較順利。在去第三個鄉鎮的路上遇到了劫匪。那劫匪各個蒙面,拿著刀槍,大概有四五十人,將商隊團團圍住。
商隊總共不過十幾個人,五輛馬車,根本就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眼睜睜讓這群劫匪將貨物劫走。
這群劫匪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要,只把臘肉雞蛋和羊奶劫走了,剩下的部分農具,還有滕王的作品全留下了。
馬車他們也沒要,劫匪竟然自備了車輛,好在沒有傷人。
被劫之後,商隊人人害怕,沒了主意,商量來商量去,還是依照原計劃,將農具交給了代理商。國王的那些作品倒是全部拍了出去。
若不是有國王的這些物資,恐怕這次要血本無歸了。
李秀娥大吃一驚,她有點後悔。大寧國有劫匪出沒,那個喬得準是曾經彙報過的。不過他們在接薛仕往返途中並沒有遇到,可這個資訊已經報上來了。
李秀娥怪自己大意了,一直自責,應該及早採取相應措施的,措施沒跟上,現在商隊被劫了。
她當即決定,在沒有制定好措施之前,商隊暫停跨境銷售。
肖德噲走了之後,李秀娥惴惴不安,之前的一切都很順利,可這商品若是不能正常銷售變現,一切都是徒勞的。
好在這次沒有傷著人,讓她心頭略寬。這種情況絕對不允許再次出現,否則那走出國門的經濟強國之路會受到嚴重打擊的,最起碼銷售人員會有牴觸心理。
她並沒有著急下旨,在思考了一天之後,才將周正邦、董振義和肖德噲幾位大臣再次召集,就如何保證銷售人員和銷售物資的安全進行研討。
幾位大臣各抒己見,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押運貨物的商人,面對眾多劫匪,幾乎是無計可施。要想保證他們人身和貨物的安全,必須有專人進行護送。
董振義表示,“可以派軍隊護衛。”
周正邦反對,“一支其他王國的軍隊進入另一個王國,這是不允許的,會引發矛盾。若矛盾升級,弄不好還會發生戰爭。這個法子萬萬使不得。”
肖德噲有些急了。
“如果沒有人護送商隊,恐怕下一次也沒有人再願意去推銷商品。畢竟在劫匪面前不捨棄錢財,有可能就會丟掉性命,這個擔心人人都有。”
周正邦承認,“護衛一定要有的,難道還要為每一個商人配一個保鏢?”
保鏢!
李秀娥突然想起,後世曾經有專業的鏢局護送貨物的,何不借鑑他們的做法?這樣即可以不出動國家部隊,也能保證貨物和商人的安全。
於是幾個人便商議起如何成立專業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