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這樣的銷售勢頭,牧場裡那幾百隻羊所產的奶,每天都會銷售一空。

隨著牧場飼養牛羊數量的增加,飼料的消耗也是非常可觀的,單靠牧場的工人去放牧,去割草,已經滿足不了發展形勢的需要。

李秀娥決定讓牧場收購稻草秸稈以及牧草,這樣可以調動民間的力量,現在正值農閒季節,可以去收割野草,賣給牧場。

各家閒置不用的稻草,也可以送到牧場那裡,去換些錢來增加收入。

這個舉措還是挺有效的,從公佈當天開始,牧場上的草料就夠用了,而且還漸漸積攢起來。

牧草還是有必要囤積一些的,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消耗量也必然增加。

新進的幾頭奶牛下了崽兒,也開始產奶了。那牛奶的口感要優於羊奶,經過加工處理之後投放市場,顧客的反應都非常好。

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反饋。單靠牧場自行繁殖奶牛,週期太長。李秀娥撥出專款,責承他們再引進些奶牛,這樣能夠更快的開啟市場。

那豬場裡的豬吃著精飼料,膘長得很快,有的已經達到將近200斤了。根據後世的經驗,豬長的過於肥大之後,雖說每天也都在增肥,可是吃的也多,相比之下反倒不經濟了。

李秀娥讓牧場控制過於肥大的生豬,是時候可以宰殺了。

生豬的屠宰讓石城縣百姓有了足夠的豬肉端上了餐桌。

可是問題接踵而來,石昌縣城畢竟人口較少,每天有幾頭豬足夠供給市民了,富餘的豬肉還要銷往鄉下。

李秀娥便指示,在各個鄉鎮指定銷售點,每日定量供應新鮮豬肉,視市場銷售情況調整供應量。

這樣一來,既保證了屠宰的生豬能夠即時銷售到百姓手中,也不產生積壓和浪費。

隨著雞鴨鵝的數量增多,那蛋類開始積壓起來,單靠在縣城銷售已經吃不下了,同樣也要擴大銷售區域,送往各鄉各鎮,找到代理商,定時配送。

銷售模式與那豬肉的銷售形式差不多。可是在一次運輸途中,由於道路的顛簸,一車送往鄉下的雞蛋全部顛破了,已無法再售賣。

雞蛋易碎不好運輸,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難題。

李秀娥知道後世採用了蛋託,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這個東西當時可沒有。

李秀娥從周正邦那裡瞭解到,在石昌縣的東部有一家造紙作坊,由於生產的紙張比較糙,前兩年停業了。

得到這個訊息,李秀娥便帶領周正邦幾位官員親自前往那裡,說服作坊主,重新開辦作坊,但不是讓他造紙,而是專門製作蛋託。

為那蛋託的模型,李秀娥還找了裘開物幫忙,按照雞蛋鴨蛋鵝蛋的大小,做了一批木型。將這些模型固定在一塊木板上,在那平整的沙土上一按,一個蛋託的印跡便形成了。

那作坊主很聰明,一點就透。有朝廷負責收購,他無需擔心銷路問題,只用了短短的七八天,成型的蛋託便送到了牧場。

光有蛋託還不行,蛋類大批次的運輸還是挺麻煩的。在李秀娥的指導下,那造紙作坊又開始生產紙箱。小作坊不得不擴大規模,招聘人手。

不過初期的紙箱用量還不大,完全能夠供應的上牧場需要。

有了蛋託和紙箱,那雞鴨鵝蛋再運輸起來便安全的多了。同時還方便計數,這為銷售也提供了方便,無論是論斤賣還是論個賣,皆可。

最關鍵的是,這些蛋類可以及時送往石昌縣的村村落落。

這一系列的措施很快便改善了百姓的伙食。由於產蛋量比較大,價格定的比較便宜,家家戶戶都買得起,在百姓眼裡平常比較貴的雞蛋,再也不是奢侈品,都吃得起了,差不多每家的餐桌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肉和蛋,再不是清一色的蔬菜。

李秀娥大力支援牧場的舉措,從根本上增加了百姓的營養,對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為大滕國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其實在牧場擴大的同時,李秀娥還解決了另一個比較扎手的問題,就是隨著規模的擴大,牧場還急需人手。

其實不僅僅是牧場的發展,其他各行各業規模都在擴大,勞動力稀缺。這是阻礙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李秀娥為此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政,緩解了勞動力的市場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