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週正邦卻說幾位新官去兵營了,這正好,李秀娥找他們也是要去兵營的。周正邦想要安排一輛馬車,李秀娥堅持要步行過去。好在兵營離縣衙不遠,大概一刻鐘的時辰,她便和小翠走到了。

石昌縣駐軍兵營實際上就是一個大院,四周是低矮的營房,中間一個操場,兵士們正在列隊操練。

兵部尚書董振義在檢閱,見李秀娥到來,急忙上前施禮。

“不必多禮,更無須顧慮我的存在,繼續檢閱,我只是在一旁看看罷了。”

李秀娥到來並未影響士兵的操練。她看到三百餘名兵士跑步列隊刺殺排列陣型的架式,與那御林軍相比真的是差了天地。

這群兵士首先從年齡上長幼不一,高矮胖瘦,各具形態。所穿軍衣號坎手持的兵器都一樣,可行動起來,動作有快有慢參差不齊。

人員配備精神狀態軍事素質各方面均有待提高,否則這樣的一支部隊,很難說打得了勝仗,一旦發生戰事恐怕難以禦敵。

這些情況董振義當然也看到了,檢閱完畢,急忙來到李秀娥面前。

“啟奏王后,看來這軍隊需要動大手術了。”

“哦?董大人有何高見?”

見這新任的兵部尚書有自己的想法,李秀娥心頭一喜。他們知道主動改革,對軍隊的管理自會日漸好轉,這是一個好兆頭。

“這些兵卒多數年齡偏大,不適合於繼續在軍中服役,需要更換新鮮血液,年輕力壯的青壯男兒才好訓練出一支生龍活虎般的過硬隊伍。”

“好吧,董大人可先行擬個草案,呈報上來,我們再行商議。”

董振義聞聽甚是興奮,這是得到了王后的肯定,便急忙與屬下研究策略去了。

在看過石昌駐軍這些現役軍人情況之後,李秀娥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目前全國除了那兩百御林軍之外,只有這三百兵士,一旦發生戰事基本上難堪大用。

強國必須強軍!

不過這也不能急於一時,徐徐圖之。

回到太安府,讓小翠備好紙筆,李秀娥很快便起草了一份計劃。

當週正邦看到這份草案的時候,拍案叫絕,急忙招來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一同研究王后的方案。那董振義看完李秀娥的策劃之後,三把兩把便把自己的提案撕了。

“哎呀!跟王后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呀!王后聖明,想得久遠。得了,這還有什麼研究的,遵照執行就是。”

戶部尚書看罷也是連連稱讚,“如此一來,大滕國不僅會擁有一支訓練有素時刻保持戰鬥力的軍事力量,更能提高全國百姓的身體素質和國防意識,一旦發生戰事,均可從軍應戰保家衛國。”

周正邦呵呵笑道:“最關鍵的是,大滕國新立,國力衰微,按照王后的策略,在不增加過多軍備費用的同時,維持軍隊的穩定數量,還可以擴大預備役。王后睿智,王后英明!”

可這些臣下的讚歎李秀娥沒有聽到,她不在場。

她又去了御林軍那,找到馬乘風,來徵求他的意見,可否去幫著訓練石昌駐軍。

按說她是王后,又有國王授權,不必跟馬乘風商量,可以直接下旨。但她要顧及馬乘風的感受,畢竟御林軍直屬國王節制,雖說國王授權她全權治理國家,可這保全王室安全的軍隊,還是不容她輕易調動的。

若是馬乘風拒絕,她也無奈,但若是她以溫和的姿態跟他商議,想必他也難以不聽從,更何況有誘人的條件。

只要馬乘風不反對,剩下的就好說了。

李秀娥的意思是讓御林軍在輪休的當口,可以選派數人到石昌駐軍那進行訓練。她承諾,將來御林軍卒可以在石昌安家,王朝予以分配住宅,解決將士後顧之憂。

未料馬乘風聞言甚是激動,連忙謝恩。

這幾日可愁壞了他,莫看軍士每日裡不辭辛苦操練,生龍活虎一般,等到了晚上,那幫將士可就牢騷滿腹了。

當初在大裘王朝,每年還有幾日假期,雖說沒有娶妻,可離家近,尚能回家與父母團聚。如今離家萬里,縱使有幾日假期,也難回家,思鄉之情與日俱增,思想波動很大。

若是如王后所說,在石昌分了宅院,又可娶妻,那還想什麼老家呀!倒不是說娶了媳婦忘了娘,成了親,就有了家,軍士情緒會好許多,這有利於穩定軍心。

馬乘風當即答應李秀娥,聽從王后旨意,即日,便可安排軍卒前去石昌駐軍駐地。

李秀娥見他心急,笑道:“還是先到兵部尚書那,共同制定個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