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德(第2/2頁)
章節報錯
姒伯陽眉心祖竅間,一縷清光開闔無定,三魂七魄散法幽光,處於朦朧狀態之間,一點真靈恍恍惚惚中,似是見到了前身,見得千百般虛幻迷離,一一在眼前煥然呈現。
酣睡中的姒伯陽,宛如再度回到了母胎之中,身軀微微蜷縮著,面容上帶著祥和安寧之色,呼吸之間均勻一致。
清光幽幽綻放冥冥,恍若將姒伯陽的魂靈,帶入一種不可名之境,以一種不可知、不可論的視角,俯視著這一世的自己。
姒伯陽此時的狀態,近乎於道經中言及的煉虛合道,是為臻入無心於虛空,圓滿本體虛空,得先天虛無之陽神,合於遍佈周天萬化,入無所不在於大道之中,證不生不滅之境地。
正所謂一片光輝周法界,虛空朗徹天心耀,雙忘寂淨最靈虛,海水澄清潭月溶,說得就是姒伯陽此時臻入的狀態。
姒伯陽自不可名之境中,追溯著自身過往一切,真靈深處浮現一篇篇晦澀莫名的大道寶經,與五千字道德真言演化一縷縷道機。
姒伯陽的前身,只是普羅大眾中最為渺小的一份子,他縱然有著一點微不足道的癖好,也就只能滿足自娛自樂罷了。
這是在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為前提,勉強留下的一點興趣愛好,以前身的家境囧困,能勉強維持下一份興趣不失,著實是耗費不少精力。
而姒伯陽對這一份生存之外的心頭喜好,也確確實實是下了大心力,其在煉氣之道上浸淫不淺,堪稱為道學真種子。
雖然煉氣沒練出什麼名堂,可是姒伯陽為了翻閱煉氣法門,也曾閱覽過許多道藏,對道門的‘一炁’、‘一陽’、‘黃芽’等術語多有了解。
不提《道德經》、《陰符經》、《參同契》、《悟真篇》,這四篇廣為流傳的道門寶經,就是各朝各代的道藏,姒伯陽都拜讀過一二。
雖然對於歷朝歷代道藏,姒伯陽看的是囫圇吞棗,不說是一目十行,也只是粗讀全文。早已將內容忘卻了七七八八,只是在魂魄真靈深處,依舊保有朦朦朧朧的幾點痕跡。
如今,就這一點點模糊不清的痕跡,卻是在一絲絲包含超脫、永恆、不朽的玄妙氣息洗滌下,逐漸逐漸的豐滿立體起來。
————
一夜無話,天光漸明,朝陽緩升,露氣濛濛間,山陰氏石邑漸有煙火氣息,一縷縷炊煙裊裊升起,人煙喧囂徐徐。
“先天而老後天生,借李成形的姓名,曾拜鴻鈞修道德,方知一氣化三清。”
一首道歌唱出,宅邸正廂石舍,姒伯陽起身端坐床榻,眸光不知為何,似乎極為明亮,神色帶著一抹驚異之色。
“沒想到,我的金手指竟會是道祖老子的五千道德真言,真是奇哉怪也,莫非我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致?”
姒伯陽這一覺醒來,明顯察覺了自身內外,似乎發生了某種改變,就如經歷了一場破繭化蝶一般,整個人身心狀態煥然一新。
這般改變之透徹,讓姒伯陽隱隱約約有一種脫胎換骨之感,渾身都陡然輕了許多,彷彿放下了多年負重,有著說不出的輕鬆。
“這種感覺,”
姒伯陽蹙眉許久,他打磨肉竅多年,把握精元氣血通明入微,對於自身肉竅的諸般變化,不說是瞭然於心,可也能入得幾分真味。
正是有著十載的經驗積累,姒伯陽才能察覺到此時與以往的不同,更能感到自身,那近乎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肉身洗煉清淨無垢,一縷縷涓細的靈機,自頂門徐徐垂落,貫通眉心祖竅,散入周身百骸之間,一舉一動恍如有無窮力道在身。
“這是,打破第一道枷鎖,初步臻入神血之境,這一步終是成了!”
姒伯陽感受著四肢百骸,那涓涓細流徐徐的湧動,血脈深處絲絲神異之力流淌,緩緩精煉著周身血液。十數載修行的基礎猶在,還有君父時常的耳提面命,自是知道這表現出來的種種跡象。
大荒神魔之道,初步有神血、神骨、神魂三關,第一步‘神血’就是以種種法門,打磨為凡體之極,最後一舉打破神關枷鎖,獲得超凡之能為。
掙脫肉身第一道枷鎖之時,追溯冥冥中的古老先祖血脈,以古老先祖真血為基,重現始祖絕世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