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姒伯陽這個原主的面,被上陽仲一頓吹捧。就是以中行堰的臉皮厚度,也大感吃不消。

但是以上陽仲的表現來看,他對《中行書》的變法革新,確實是持贊同態度的,哪怕這會觸及到他切身的利益。

當然,這與山陰氏的基本盤太小不無關係。著手革新一方氏族,與變革一國的反噬,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上陽仲坦言道:“山陰氏歷代圖強之心,可惜抱殘守缺,難有作為。雖有凌雲壯志,卻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如今臣讀了中行的高論,一時竟有茅塞頓開之感。這《中行書》實乃興盛山陰之策,是我山陰氏未來的出路。”

姒伯陽徐徐展開布帛,看了眼布帛上熟悉的內容,面上笑意越盛,道:“中行大才,《中行書》確實精闢獨到。”

眼見的形勢大好,中行堰發出變法第一聲後,上陽仲傾向於革新。姒梓滿一人獨木難支,只能同意推行革新。

有著這三位輔臣的支援,等於山陰氏一半以上的力量,都將會成為《中行書》的忠實擁躉,以供姒伯陽驅使。

上陽仲慢悠悠道:“正因《中行書》之精闢獨到,說服了臣與姒梓滿,讓臣等願為推行《中行書》開路。”

姒梓滿搖了搖頭,道:“《中行書》之策,讓臣耳目一新。只是一點私利,能讓山陰走向強大,臣心甘情願。”

“況且,山陰氏的強大,就是姒姓血裔的強大。臣身為姒姓血裔的一員,無時無刻不以身上的姒姓血脈為傲。”

“一點小利而已,只要山陰氏強盛起來,這點小利眨眼就能十倍百倍的還回來。”

姒伯陽沒想到姒梓滿有如此覺悟,更沒想到三位輔臣意見統一,一致同意推行《中行書》。

他還以為上陽仲、姒梓滿,會是他革新路上的絆腳石,誰知道轉眼間,這二位反而成了他的堅定支持者。

姒伯陽面上似有猶豫之色,道:“滿叔,你可要想清楚,咱們要是推行新法。你的損失可是不小,就不心痛?”

“當然心痛!”

姒梓滿面露慚愧,道:“上陽與中行上我府邸,勸我推行《中行書》時,我本不想理會這些。”

“可是他們指著先父靈位,問我先父以及歷代姒姓先人之願。我姒梓滿再是不肖,也不敢因私利,而忘大義。”

“山陰氏,就是我姒梓滿的大義所在!”

《中行書》取先秦《商君書》精髓,輔以山陰氏自身境況,幾經刪減之後,成了適合山陰氏的革新圖強之法。

而這一卷《中行書》全篇的精華,盡在軍功體制與小家庭制。軍功體制不比多說,真正精彩的在小家庭制上。

把大姓肢解成幾十上百個小姓,小姓肢解為成百上千普通百姓。拆解所有的大姓,讓山陰氏的力量擰成一股。

在這個過程中,必將會觸及宗親大姓們的利益。姒梓滿作為宗親之首,切身利益受損最大。

姒伯陽眼瞼垂下,對姒梓滿躬身深深一禮,道:“滿叔高義,”